一桥连接粤港澳,专访香港冠忠巴士集团主席、香港公共巴士同业联会首任主席黄良柏

2018-11-16 09:49评论关闭Views: 192

gangzhuaodaqiao

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全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首条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境陆路交通干道。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也因此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也是我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的里程碑之作。

一桥连接粤港澳三地,冠忠巴士集团主席、香港公共巴士同业联会首任主席黄良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意义重大;大桥开通后,它不仅将有力地促进三地的经贸和人员交流往来,也将“汽车轮子”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进一步融入和促进大湾区发展,从此天堑变通途。

问鼎多项世界“第一”具重要价值

当被记者问道港珠澳大桥的意义时,黄良柏首先脱口而出的就是,大桥有着诸多“第一”。

港珠澳大桥虽然被称为“桥”,但它并不是一座严格意义上的“桥”,而是一个桥梁、人工岛和隧道的组合体。正因如此,就要求不仅需要在松软地基上建成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还要在水深10余米且软土层厚达几十米的深海中建造两个人工岛,实现海中桥隧转换衔接,总体工程量非常庞大,建筑技术难度高。

首先,在海底沉管隧道方面,港珠澳大桥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深、技术最难的沉管隧道之一。于水下近50米建设深埋沉管隧道,在国际上被视为“技术禁区”。港珠澳大桥的隧道工程是世界首例深埋沉管。中国的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其次,在人工岛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大直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换句话说,就是用大的钢圆筒止水围岛,岛内填入砂料并加固地基,圆筒外再用混凝土块体等加固防护,最后,坚实的人工岛“拔海而起”。

这样的工艺创举,在国内外根本没有规范和经验可以参考。此外,为了将每个钢圆筒外侧都精准地嵌入“副格”预留两个凹槽,“钢圆筒振沉管理系统”创造性地使用了GPS定位系统和全站仪定位系统相结合的全新的定位构想,采用八锤联动,用以保证精确度。120个巨型钢圆筒在伶仃洋海面围成了两个海上“小长城”。深海中的人工岛建设创造了钢圆筒单体体量、振沉精度、振沉速度等多项世界纪录。

再者,全新的“搭积木”式的模组化施工建造方法,也是港珠澳大桥采用的新方法。上千吨重的桥墩、桥身和100多米高的桥塔等等,这些所有的大桥构件,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然后运送到海上组装拼接而成的,就如同儿童搭积木一般。在天地间搭建这样严丝合缝的“大桥积木”,难度巨大,不仅考验科研人员的智慧,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除了这些令世界瞩目的“第一”之外,黄良柏同时也视大桥为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工程。黄良柏告诉记者,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西部的人们都期待大桥开通,能够给居民一个更快、更方便的交通管道。

相对于珠三角的其他地区,香港与珠三角西部的交通在大桥开通之前主要依靠水路,并无直接陆路通道连接香港及珠三角西部。大桥是首条连接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西部的陆路干道,可更好地发挥港澳两地的独特优势,也可与珠三角西部资源优势互补。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也将会为珠江三角洲两岸提供直接陆路联系。香港与许多内地城市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上有密切联系,因此加强香港与内地的交通连接,有助香港与内地各大城市之间加强互动,促进优势互补。

 

等待近十年 产业新布局

当记者询问黄良柏对于大桥有何期待时,髪已半白的黄良柏意味深长地说,为了这一天,业界已经等待了差不多十年。

作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从设计到建设,港珠澳大桥前后历时14年: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黄良柏告诉记者,9月份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直接影响到了跨境巴士的客流。以番禺为例,目前每一天的客流,比以前大概减少了25%-30%。因为去番禺这种短途的地方,高铁不堵车而且时间短,比跨境巴士优势明显。

所以从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那天起,黄良柏和同道业界就对大桥充满了期待。早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前,黄良柏的冠忠巴士集团就已对外预先布置了往返港珠澳三地的跨境巴士班次及票务安排,提前为大桥开通后投入服务做足准备。

黄良柏透露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冠忠巴士集团每天将提供400班跨境巴士来往于粤港两地,发车间隔15至30分钟,从遍布香港各地的约20个站点经大桥直达珠海口岸,其中部分巴士经珠海口岸前往江门、中山等广东省内多座城市。此外,冠忠巴士集团每天将提供多达62班来往港澳的跨境巴士,计划实现24小时服务。

黄良柏也进一步告诉记者,冠忠巴士集团将在每天繁忙时段额外增设特别线路,为往返香港国际机场、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等地的乘客提供服务,也将根据乘客量逐步增加班次。

与此同时,冠忠巴士集团为应对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增加的跨境旅客量,全面提升线上购票服务,方便旅客使用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并在车上增设免费无线上网和USB充电设备。

在美国,艾森豪威尔曾提出的修建全国洲际高速公路网计划,让世界共同见证了美国进入“汽车轮子”驱动的高速经济发展时期。而现在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运营,也为“汽车轮子”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

 

“一小时生活圈”盘活大湾区内部发展

对比港珠澳大桥开通前与开通后往来香港和珠海的路线以及所花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时,黄良柏亲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黄良柏说,以前香港和珠海之间的往来首先坐船,但船票成人普通位的正常票价单程就要210港币一张,而现在他们巴士从香港九龙和新界出发,往返票价才220港币,比船票钱节省了一半。

其次,如果陆路走虎门大桥,超过200公里的距离,不堵车的话,从香港到珠海要4个小时左右时间,而现在取道港珠澳大桥,香港到珠海只需要45分钟,如此一来,起码节省了三个多小时。

一桥连三地,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串联起了珠江口和伶仃洋两岸。珠海、澳门从陆路前往香港的平均出行时间从原来的4个小时缩短为45分钟,不仅可缩减往来香港与珠三角西部的行车时间,减省陆路客运和货运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更逐步形成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理想布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极为有利的良好基础。

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前,在珠三角内部,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和珠海,分列珠江东岸和西岸,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依靠经济特区优势,承接香港经济和产业,迅速发展为超级城市;相比而言,澳门的经济体量和产业发展水准,都难以匹敌香港,珠海紧邻澳门,所以珠海的发展也一直不如深圳。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的9市中,位于珠三角东部的是深圳、东莞、惠州;位于珠三角西部的是珠海、中山、江门。2017年,珠三角9市经济总量排名依次是: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显然,不仅仅是深圳和珠海的区别,珠三角明显存在“东强西弱”的格局。

珠三角东部超级城市的发展,也形成区域增长极,人才、技术、资本纷纷流入,进一步导致珠三角东西之间的差距。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不均衡的局面一旦固化,就很难打破。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以后,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当天早上,在香港九龙的圆方跨境巴士站,冠忠巴士集团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首班车启航仪式,祝愿新的港澳和港珠的跨境巴士能够路路畅通。黄良柏也告诉记者,大桥开通首日,他们港澳和港珠都博得了满堂红。

随着“汽车轮子”的快速转动,香港经济和产业辐射效应,也将逐步覆蓋至珠海以及珠三角西部,港珠澳大桥已先行为珠三角西部的高品质发展“搭桥铺路”。
作者:马莎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