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实力对比与两岸优势互补

2018-11-08 09:49评论关闭Views: 276

xinpian

这两年来,“中国科技实力究竟有多强?”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开打,讨论越来越多,看法却相当分歧。深信“厉害了我的国”的人认为,中国科技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即使尚未超越美国,至少并驾齐驱;看衰的人则认为,中国虽有少数科技项目突出,但整体实力比起美国还差得很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各自的理由,也有数据支撑,究竟真相如何?确实值得探究。

一般来说,大陆目前领先世界的科技项目,大致有: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深海探测。

不过,除了量子通信之外,其他几项未必真的就是独步全球,更何况其中不少核心部分,多半还是进口。以此衡量中国科技实力,当然不够准确。因此从其他间接角度观察,或许反而比较客观。

从研发经费来看,中国在研发的投资,全世界仅次于美国。2017年中国研发经费达到17,50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6% 。

在世界专利排名方面,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公布的“2017年全球各国申请注册国际专利”的数据。中国大陆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首次升至全球第二。

从2003年起,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2017年同比增长13%,达48,882件,超过日本的48,208件,仅次于首位美国申请数的56,624件。

中国是去年唯一专利申请数量两位数增长的国家,若按这样的增长趋势继续下去,三年之内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第一大国。

在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方面,美国科睿唯安公司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学者研究引用成果”,在去年收录的3.3万份学术期刊中,包含科学与社会科学共21项领域在内,共有900所大学及研究机构、13万份论文入选,在透过系统数据分析后得知,全球共有3300名学者的研究成果获高度引用。美国学者计有1644位研究人员进榜,位居全球之冠,而英国344人进榜居次,大陆今年共有249名研究人员入榜,列第3名,成长幅度较去年增加41%,涨幅位居全球之冠。

“2017研究前沿热度指数”针对全球20国研究前沿项目进行了排名。美国第一,中国、英国、德国并列第二。

中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数学、电脑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排名世界第一。这些都证明大陆的科技实力确实厉害;不过,从另外的角度观察,似乎又不尽然。2018年全球科技实力排名,毫无悬念的,美国排列第1:汇集了全球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全球10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占据了8家!

第2是英国:诺奖获得人数,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在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学中,美国占据了75所,英国占据了32所,远远超过其它国家。

第3是日本:日本拥有很多大集团和大公司,如东芝、三菱等等,这些公司都拥有很强悍的科研实力。

前3名之后,依次排序为:4.法国, 5.德国,6.芬兰,7.以色列,8.瑞典,9.意大利,10.加拿大,11.荷兰,12.丹麦,13.瑞士,14.澳大利亚,15.挪威,16.比利时,17.俄罗斯,18.新加坡,19.韩国,20.中国台湾。

注意,中国大陆并不在前二十名之列。

再从全球顶尖大学排名来看,从全球公认权威的几家机构可以比较:

一、2019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1011所,前10名中,美国6所,英国3所,瑞士1所。中国有 65所上榜,大陆40所,台湾17所,香港7所,澳门1所。 前100名中,美国31所,英国18所,中国11所(清大 17名,北大30名,交大59名,浙大62名)

二、软科(Ranking Consultancy)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前20名中,美国与英国合占19所。500所里中国大陆51所入选(清大45名,北大57名,浙大67名,其余都在100名外);港澳台11所。

三、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在74国1250所大学中,美国有221所入列,中国167所,且仅有清大(64名),北大(65名)入列前100名。

另外,在国人津津乐道的超级计算机方面,今年5月公布的全球 500大超级计算机排名,中国占206台,比去年多4台;美国占126台,比去年少了17台。

然而,根据Guide 2 Research近期统计,全球顶尖1000名超级计算机人才中,美国有 632 人,英国 58 人,德国45人,中国29人(大陆11人,香港13人,台湾5人)。

就固然可以解读为,大陆凭著少数顶尖科学家就能有突破进展,确实值得骄傲;但顶尖科学家不够多,显然也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今年6月披露一些中国没有那么厉害的项目。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1.光刻机,2.芯片,3.操作系统,4.航空发动机短舱,5.触觉传感器,6.真空蒸镀机,7.手机射频器件,8.ICLIP技术,9.重型燃气轮机叶片,10.激光雷达,11.适航标准,12.高端电容电阻,13.核心工业软件,14.ITO靶材,15.核心算法,16.航空钢材,17.铣刀,18.高端轴承钢,19.高压柱塞泵,20.航空设计软件,21.光刻胶,22.高压共轨系统,23.透射式电镜,24.掘进机主轴承,25.微球,26.水下连接器,27.燃料电池关键材料28.高端焊接电源,29.锂电池隔膜,30.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31.超精密抛光工艺,32.环氧树脂,33.高强度不锈钢,34.数据库管理系统,35.扫描电镜。

这些项目能否涵盖所有中国科技短板固然还有待探讨,但至少证明中国的科技其实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基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想法,整体科技实力不弱的台湾,当然是理想的合作对象。

从两岸产业分析,大陆的优势是:人口多,市场大。生产能力强:钢铁、造船、水泥、化纤;计算机&笔记型电脑、打印机、手机、家电等终端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产业体系完整。企业众多。台湾的优势则是:高科技细分产业有全球优势,芯片制造、面板、ICT代工等。与发达国家企业、市场联系紧密。

大致来说,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领域,以下几项应该可以优先考虑:数字经济、智能软件、智能制造、积体电路、医疗健康、生物科技&智慧农业。

总之,平实来看,中国已经是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建议中国大陆今后:除了要继续增加研发经费外,也要慎选项目。除了要对核心项目寻求快速突破外,也要全面提升科技实力。除了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也要加强跟其他科技实力超前的国家合作。除了要加强两岸优势互补,也要重视知识产权。

 

 

作者:汪诞平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