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1811期总编手记:中国为民企发出最强音

2018-11-02 12:29评论关闭Views: 87

gdjc

近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为民营企业发声“助威”,李克强总理也在不同场合强调支持民营经济的坚决态度,并召开会议研究出台扶植民企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更是不同寻常地接受媒体采访,严厉驳斥任何不支持民营企业的言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官也相继高调发表讲话,重申支持民企发展的一贯政策。中国高层领导如此密集地为民企大声疾呼,这在历史上颇为罕见,其用意自然引起了国内外的热议。

其实,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目共睹。可以说,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40年。目前,民营经济创造了中国50%的税收,60%的经济总量,70%的出口,80%的就业岗位。这些数据说明,民营经济在中国早已占据半壁江山,其地位不可动摇。民企不仅数量上远超国企,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壮大。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比亚迪、联想、吉利、恒大、正邦、三一、泰康、美的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中国民营企业,不仅叱咤于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大显身手,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实力,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生力军。

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却不时受到来自左、右意识形态的干扰。“左派”意见认为,民营经济就是私有制经济,应限制其发展,有人不久前甚至提出了“民企退场”的论调。“右派”意见则主张经济私有化才是中国的出路,因而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他们还不时拿“国进民退”说事,抨击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

但是,中国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是一贯的,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是由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国企、民企、外企是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三大支柱。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中国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很明显,这些表态旨在向民企发出强劲的“定心丸”。

应当说,所谓“国进民退”的说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经济低迷。在中国,民企、国企一样都面临困难,只是国企由于体量大,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危机能力,而多数民企规模较小,抗危机能力较弱。这与所有制并无太大关系,而是企业结构所导致的正常现象。此时,国企通过出资参股等方式帮助民企渡过难关,实属正常的市场行为,虽然给人以“国进民退”的印象,但实际上却是挽救了民企,也有助于整体经济的实力提升。

人们注意到,中国领导人此次发出的政策宣示,正以高效付诸行动。李克强总理10月22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出台了实实在在的措施。据透露,此次设立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此外,中国证券业协会也于日前组织部分证券公司共商支持民营企业的办法与途径,并决定首次由11家证券公司出资210亿元作为母平台,并吸引其他证券公司及银行、保险、政府机构等积极参与,最终形成1000亿元的资金规模。

 

文 胡后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