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对外援助和投资

2018-11-02 12:18评论关闭Views: 84

shaoyu1

前些天,中非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有关方面决定对非洲援助600亿美金,也包括免除一些债务,一时成为国内民众讨论热点。观点大致分成了两派:一是觉得咱们自己实力有限,这个钱得省着点用;二是觉得那可能是总体战略的一个部分,得从长计议。都有自己的道理,有争论也很正常。

现在环境已经很明显,美国在对中国施加贸易制裁,欧美市场开拓起来就比较缓慢。新的“亚非拉市场”很大,但是收入又比较低,风险比较高,担心有些投入可能将有去无回。那为什么不投欧美这些发达地区呢?我觉得如果欧美发达地区能投,特别是好的技术要是能花钱买得到,当然必须毫不迟疑地去买!比方说吉利去买戴姆勒、沃尔沃,美的收购库卡这种,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这当然很好啊,成不成都要去进行尝试。

其实大家都很明白,贸易战的核心跟贸易没关系,实际的核心是技术冷战。所以你真的想买的那些东西,别人往往不会卖给你。另外,以前我们出去买了好多东西,都是资源品,都买在高位了,因为大宗商品的周期性是很明显的。中国的海外投资,就跟一般散户投资是一样的,都是追涨杀跌的。那能不能反周期操作?这就与研究判断能力特别相关了,但我们这方面水平又不高,所以经常会出一些问题。

可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去做这些交易,换句话说,就是海外的资源收购交易,包括技术收购的交易,只要价钱合适,能买的话还是尽量去买。但是这些交易一般都是用美元即外汇储备来进行,如果用美元来进行投资的话,就必须精打细算。

投资到比较穷的国家,你能够给他们的东西,无非就是产能、设备,然后再给一些商品。从他们那里换得的大部分都是资源,因为如同“一带一路”上的亚洲大陆,非洲的不发达经济体也大部分都是资源见长。这点无需讳言。欧美之前对他们掠夺资源的过程,叫做“殖民主义”,所以欧美很鸡贼地给中国安了一个名字叫做“新殖民主义”。还说中国借给这些不发达国家这么多钱,是“债权帝国主义”。现实就是这样,别人以前做过,但我们现在不能做,现在中国所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不太友善的环境”。站在这个角度上,我们再来全面地看中国的对外投资战略,特别是对这些不太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亚非拉,以及“一带一路”的相应策略,就比较明白了。

以前我们的“中国制造”,输出的是比较廉价的产品,像鞋子、袜子之类的东西,也包括廉价劳动力。未来我们想要输出的,是真正富有技术含量、技术密集型的“中国制造”,包括高铁、核电等等,还有像成套的设备、5G、支付系统……

这是一个复杂的、联合国家与民间资本的共同行为。如果只是国家来做的话,可能都是政策性和援助性的,可能没有办法处理并计算清楚每一笔所能换到的经济价值,而且以国家的名义去做,通常它的经济价值也不会那么明显。因为真正挣钱的事情,民企能做就行了。

所以说对外援助可以做,但对于每项援助,要有一个整体的核算成本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你在那里进行投资,对方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清偿?最重要的是,看似在输出资本的动作,也可能会构建新的国家经济形态。

大家都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失去了10年、20年……但其实你认真看,日本利用比较强势的日元,以及大量的海外有效投资,重新构筑了一个新的日本。例如在东南亚看到的都是丰田车,其他很多也都是日本的东西,日本完成了整个产能的设施布局,汽车、家电、通讯、铁路等,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日本的GNP比GDP要大得多。所以,中国需要形成的是一个人民币的环流。如果对外投资和援助能用人民币来做,再配套中国的商品和中国的建设,这个性价比就会高很多。
作者:邵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