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相争,欧洲得利?

2018-09-21 14:14评论关闭Views: 156

kejichaju

3月22日这天,美国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对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随后,中国商务部作出反制措施,向128种美国进口商品征税。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

尽管中美双方曾一度于5月达成暂停贸易战的共识,但在7月10日,美国升级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拟从9月起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这显然超出了中国的反制能力范围,根据2017年的数据,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可征税商品总额为5050亿美元,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仅为1300亿美元。

在经历了最初阶段的真刀真枪之后,中美贸易战似乎进入了一段相对的静默期。这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对抗,被称为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摩擦。不仅关乎中美双方利益的互相抗衡,也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影响。而这其中,欧洲的何去何从变得至关重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下,欧洲成为中美争先拉拢的力量。

“一边是好客户、军事同盟、老朋友,虽然近来行为有些不太稳定。另一边也是个好客户,尽管有些许口角,也有持存的猜疑,但始终都正在成为一个更加有利可图、更加可靠的商业伙伴。”《纽约时报》这样概括了欧洲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正如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亚当•斯莱特(Adam Slater)所说,若想要置身于这次交火之外,欧洲没什么能做的。
欧洲不是局外人

在 “美国至上”的政策之下,特朗普出于现实考虑从6月1日起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将贸易战的硝烟燃至全球。

欧盟绝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那个幸运的渔翁,与中美紧密的经贸联系,决定了欧洲并不可能选择站在安全距离外遥看中美相争。美国是欧洲汽车和其他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市场也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在贸易战之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就表示,日益紧张的国际关系已经给世界经济构成了威胁,贸易战没有赢家。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的多边秩序是维持当今世界经济繁荣的基础。美国需要对给世界贸易体系造成的“关税之伤”承担后果。

拉加德认为,在美国与中国的权力平衡情况下,两国彼此都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撬动对方,而欧盟则可以扮演这个中间人的角色,“可以打一张非常特别的牌”。

在欧洲人看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赢得这场贸易战信心百倍,除了要对中国2000亿输美产品追加关税,还威胁要对来自中国的所有5000亿美元进口产品征收关税。面对这样的威胁,中国有必要找到妥协办法。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于8月底到访美国。为缓解贸易战的紧张局面,在经过了两个月的停顿之后,中美两国重启对话。中国商务部认为,中美重启对话,对北京而言,是重申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的一次机会。法国《回声报》以“华盛顿邀请中国人共寻贸易妥协”为题报导指出:“如果中美双方达不成协议,北京迟早会因33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陷入僵局,面对美国的攻击,不再能够做出反击。”

法新社也引述观察家的观点认为,双方重启谈判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两国正在考虑采取一种妥协方式。不过,还有很多人对此番中美谈判不抱乐观态度。因为相同的谈判六月份已经上演过,当时中国副总理刘鹤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举行会谈,华盛顿则在最后时刻改变了主意。
特朗普拉拢欧盟另起炉灶

不过在中美拉锯战中,美国已在7月底和欧洲就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共识。评论普遍认为,欧美“和好”意在联合起来对WTO进行改革,从而进一步对抗被他们共同认为“不守规则”的中国。

在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会面之后,此前硝烟不断的美欧贸易战告一段落。欧盟和美国宣告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意共同努力,消除汽车以外与所有工业品相关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双方也同意在商讨期间暂停任何新的关税,包括特朗普威胁要对进口整车征收的关税。

欧洲各国各界都广泛地对此表示支持,只有法国总统马克龙更为谨慎。他在推特上称,法国和欧盟从来没想跟美国打贸易战,但要保持警惕,保护欧洲利益。法国正寻求“澄清”协定的具体内容,同时要求欧洲的食品和环境标准必须得到保障,这也与法国作为欧洲最大农业国,担心美国产品涌入后的竞争不无关系。

在欧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前的10天,中欧领导人峰会才刚刚结束。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重申了中欧将继续支持多边主义,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但这份中欧联合声明并没有针对贸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更多是要求中方履行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承诺。

舆论认为,这表明中国“合纵抗美”策略的落空,失去了贸易战的又一重要筹码。欧洲媒体甚至直言,北京不应对美国的新关税采取报复措施,而应致力于“全面完成对WTO的承诺”。中欧在维护WTO上意见一致,认为应该保留现有框架,而非另起炉灶。但是,中国认为WTO需要改革以遏制美国的反全球化倾向,而欧盟认为WTO的改革是为了控制中国快速增长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的压力。

事实上,今年初中国曾尝试和欧洲结成反特朗普同盟,共同反对美国的铁铝关税,但事与愿违。欧洲和美国都认为中国强迫技术转让和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伤害了发达国家利益,这个威胁要大于美国给欧洲加的关税。中欧峰会的“落败”和美欧协定的成型似乎说明,美欧之间有着更深刻的依存关系。毕竟在贸易之外,从军事、国防、政治等多个方面美欧双方存在内在的血脉联系,两者都是拥有自由市场经济的多党制民主国家。欧洲和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关联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这种联系是中国完全无法取代的。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分析认为,在对抗中国一事上,欧美有共同利益和诉求,都要求中国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欧盟关系改善让特朗普为自己争取到了大得多的回旋空间,可以尽情敲打中国。
中欧“合纵抗美”?

美国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最直接的后果是中国企业向其他国家寻找合作伙伴。而在欧洲,中国可以寻找未来最好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采购飞机、汽车和半导体方面。正如法国外贸银行所指,“贸易战将为欧洲公司在中国打开机会之窗”。

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升级,中国政府不断向欧洲发出呼吁,希望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政策。最近几个月以来,欧洲明显感觉到,中国面对欧盟表现得格外礼貌,格外友善。欧洲也在这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好处。

具体说来,中国在6月决定解禁并加大法国牛肉进口。法国牲畜及肉类行业联合会会长朗格卢瓦称:“这是法国牛肉业历史性的一天。”因为自2000年欧洲爆发疯牛病后,中国一直不肯对欧洲开放市场,直到2017年才愿意解除禁令。禁令解除后,法国一直在寻求进入中国牛肉市场的机会。此次中法双方签订的协议是法国牛肉业期盼许久之事。而爱尔兰、荷兰、丹麦、英国的牛肉也已获准输华。

与此同时,德国的汽车业也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不少好处。中国在此次贸易战中对其扩大了进口汽车的市场,将关税调降至15%。根据中汽协会的数据,德国是中国进口轿车销量第一的国家,且轿车的需求成长最大。所以,也成为了此次中国关税降低的最大赢家。

欧洲多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对特朗普的不满,认为他是在破坏WTO作为贸易冲突仲裁者的角色。欧盟认为,WTO为有效处理贸易差异提供了多种工具,应始终在其框架内采取措施。并认为中国可能会是维护WTO的一个潜在盟友。这也是推动中欧关系有所升温的关键。

不过,欧盟虽与中国一样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威胁,但欧洲联盟多年来也面对中欧贸易关系中的不对等现实,因此,欧洲仍然对中国的意图持警惕态度,担忧拿到政府补贴的中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他们还担心中国企业正在窃取欧洲的技术,积累过多的经济实力。

 

“中国制造2025”欧洲遇阻

中美纠纷当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美国企图限制“中国制造2025”。鉴于中国技术水准有限,“中国制造2025”的实行需要中企通过融资、并购等手段来实现对外技术引进。但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逐渐严控涉及“中国制造2025”的投资计划,使得中国向欧洲求助,欧洲在2018年成为了中资企业重点投资地区,并由此迎来一轮热潮。2018年上半年,中国在欧洲的并购活动价值达220亿美元,是同期北美的9倍。中国在欧洲完成的投资额高达120亿美元,是北美的6倍。

但与美国一样,欧洲国家也对“中国制造2025”表示了担心。近年来,中国投资者争先收购欧洲资产。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主导尖端产业,对那些提供中国企业目前还无法自行生产的精密机械的德国公司来说,该计划是一种威胁。出于对中国并购与投资的担忧,欧洲也在加大投资的审查力度。今年7月,在欧盟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投资审查机制的商讨,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均已修改或正在修改其投资审查框架。这是未来中欧经贸合作的一大考验。

 

本刊特约记者步潇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