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贸易摩擦史对中国的启示

2018-07-13 14:17评论关闭Views: 163

eb

《官僚们的夏天》是1975年出版的日本畅销小说,1996年和2009年,日本两大电视台先后以该书为脚本拍成同名电视连续剧。其人气之所以经久不衰,一方面是因为该作品真实地展示了日本通产省精英官僚在高度经济成长时期为国家利益竭尽全力的敬业精神,同时也归功于该作品唤起了日本社会对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记忆和反思。

日美贸易摩擦在1960年代末以后显著增多,至1980年代激烈程度到达顶峰,此后有所缓和,但持续至今。其大背景是:战后日本官民协力,从废墟中再生。1968年,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此同时,1970年代后美国逐步成为世界最大贸易赤字国,而对日贸易赤字长期占据美国贸易赤字的最大比例。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和雇用机会,美国在196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4年制定通商法“301条款”以后),以日本通产省的产业政策影响公平贸易等为理由,对日本实施了接二连三的调查和制裁。引发的主要贸易摩擦包括:纺织品摩擦(1960年代-1970年代初)、电视机摩擦(1960年代-1970年代)、钢铁摩擦(1960年代末-1980年代)、半导体摩擦(1970年代末-1990年代)、汽车摩擦(1970年代中期-1990年代)。此外,还经历了以1985年《广场协议》为标志的汇率摩擦,协议签订后的两年内,日元对美元升值近一倍!

纵观历次日美贸易摩擦,大多以日方妥协而握手言和。这是因为,不光日本政府重视日美同盟关系,日本产业界也逐步认识到“互惠关系”的重要性。日方各时期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自主减少对美出口、增加从美国进口、扩大在美现地生产、扩大在第三国生产、以贸易让步交换其他利益。一些应对措施曾对日本经贸带来很大冲击。其中,广场协议签订后,导致日本制造业成本激增、对美出口曾明显下滑。一些研究则认为,要求日企自主减少对美出口、并扩大进口美国产品的1986年《日美半导体协议》后果更严重:该协议阻挡了1980年代席卷世界的日本企业(其半导体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曾达70%)的强大攻势,导致美国以及韩国企业相继反超。

但是许多日本学者认为,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有负也有正。比如,汽车摩擦后,日企为改变廉价贩卖形象,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同时扩大了在美国的投资。结果是日本企业后来居上,目前在全球汽车生产第一方阵中也处于优势地位。至于1990年代后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相当大程度上应归咎于日本对少子高龄化趋势对应不力,与日美贸易摩擦并无直接因果关系。

引人瞩目的是,1990年代末以后,中国成为美国贸易赤字的最大贡献国,并且在2010年后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日本的过去相似,中国正面临来自美国的强大贸易保护压力。

如何应对?从日美贸易摩擦史中,中国可得到以下启示。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缓和需要时间。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方面,中国产品需要在美国这样的高标准大市场经历竞争考验,另一方面,成长中的中国市场也必定会给美国带来更多商机。和日美经贸关系一样,中美间需要有更强的互惠伙伴意识和理性的妥协。

二、贸易摩擦等外压可能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势头的转捩点,也可以成为促使中国产业走上新台阶的里程碑。关键是如何争取缓冲时间、培育产业界对环境变化的调整能力。

三、中国有比日本通产省更有权力的政府部门,也有发达国家罕见的众多国有企业。无疑美国对中国会比对同盟国日本更为戒备。要缓解今后可能常态化的贸易摩擦,必须继续改革中国的政企关系,建立符合现代国际经贸规则的企业制度。同时,也迫切需要完善两国间各领域交流、协商制度。

如何构建一个耐震的中美关系,任重道远。
作者:戴二彪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