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信谈工笔精神,专访中国当代工笔画家赵君峰

2018-06-21 10:39评论关闭Views: 1165

zhaojinfeng1

第一次见到赵君峰的作品,是一尺幅达140cmx480cm的巨幅工笔画——《群僊祝寿》,画中30余位神仙人物错落有致,顾盼照应,亦庄亦谐,亦雅亦俗,穿插树木、花鸟、山石、云雾,笔墨精练,设色古朴典雅,人物神态入微生动,每一笔,都尽显画者深厚的艺术素养和高妙的表现功底。

赵君峰说,完成这幅作品,他花了半年多时间。工笔画看似优雅,实则非常耗费脑力和体力。工笔勾线多用鼠须,不仅要求线条极为精到,反复渲染十多遍也是常事,并且需要很多天保持一种恒定的状态,持续才能完成。

工笔画的耗时耗力,让很多年轻画家都不愿意投身这门艺术,而赵君峰却醉心其中。他天生谨慎认真的性格,和缜密细致的工笔绘画风格非常接近。与画中人典雅的气质一样,创作中的他总是不急不躁,细细勾画。他说,我喜欢并溶于这种工笔表现的自然方式,我觉得人和画是一体的。

访谈中,赵君峰谈工笔、谈人生、谈他痴迷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别人眼里的辛苦与寂寞,对他来说却是充实与享受。而在这个到处都是机遇却又充满焦虑的新时代,除了潜研技法之外,艺术该如何表现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又是摆在每一位艺术家,尤其是赵君峰等青年艺术家面前的另一重大课题。

“中国工笔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发展。我们要用中国的绘画手段,表现中国题材,体现中国精神的造型高峰。”赵君峰说,“文化的力量最软,但最强。我们要用心、用情去呵护、去擦亮‘工笔’这张牌,让全世界的人们不仅读懂中国的艺术之美,更能读懂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一支旧毛笔,成就天定之缘

东方文化:您是怎样与绘画结缘的?
赵君峰:小时候我生长在农村,在我8岁那年,父亲从本村的一个亲戚那里拿回一支旧毛笔递给我,让我试试写字。当时我连执笔方法都不懂,但是当我抓住那支毛笔,当笔尖接触到纸面那一刻,我就觉得这东西是属于我的。小时候的感觉说不清楚,就是一种莫名的喜欢,就好象用它可以寄托很多东西似的。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加倍地热爱,毛笔绘画已经成为我抒情写意、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我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我和绘画也许就是这种天定之缘吧!

东方文化:您为什么会选择工笔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法?
赵君峰:我觉得工笔画的特点是直观细腻,受众面广,结构无微不至,能够很具象地去表达物体。工笔画是国画的基础课,有了一定的工笔积累后,可以自然升级为写意,这个道理如同人要先学会走才可以去跑的道理一样。

东方文化:有没有比较偏好的绘画题材?为什么?
赵君峰:这些年比较偏好高士题材和罗汉题材。之所以偏好高士题材,是因为表达内容与传统的儒、道紧密相依。高士一般都表现野怡放旷的情怀,入世出世的豁达,与并不脱离时代的人文思考。我很喜欢他们那种以文、以意、以情等与自己共通的表达方式。

佛教人物是我一直主要涉及的题材,佛教文化受众普遍,不仅可以净化提升人们的心灵,也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且适合于工笔表现。佛像系列中的罗汉题材,表现手法可以是夸张,可以是自如,伸缩余地都比较大,这是我喜欢的一种方式。

借古开今,唯匠心与美不能丢弃

东方文化:在创作过程中,谁给您的影响最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君峰:我有三位老师,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金大钧老师是沿袭传统正脉的老前辈,他与近代工笔画大家黄均先生相处40多年,既是师徒,又是挚友,老先生在理论与技法上给了我最经典的传承和指导,他法度严谨,为人儒雅,不负君子之风。先生不但教授我正统技法理念,也教授我做人做事的君子之道。

和芝圃老师是近代花鸟大师王雪涛先生的衣钵传人,和老师为人大气谦和,平易近人,颇具大家风范,传授了我很多传统花鸟工与写的理念技巧,尤其是写意的泼辣、狂放力与精致内敛画风两者并存的驾驭能力。二位老师代表中国传统绘画的正脉,给了我最大的影响。

第三位老师就是古代经典,我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从历代大家书画中汲取营养,从中寻找创作的新源泉。我经常去看古代的书画展,用怀古之心和古人对话,去感知古人的思维与心态,以一种敬畏之心来创作。我常想,在那个科学技术、物质并不发达的时代,艺术家是如何使自己的魂与神高度凝聚,创作出如此旷世之作的?

东方文化:工笔画创作的关键是什么?您认为您作品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赵君峰:工笔画的创作首先要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热爱,有激情,然后才能把生活中美的方面表现出来,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接下来精准选题,立意构思、布局成图,作用笔墨语言,力求以意境哲思触动观者。

以上具备之后,下一步的表现手段更要完美接力。在创作过程中,我非常用心于用料,矿物色多是自己研制,沉淀除去粗渣后用其细润,力求“丽而不媚,艳而不姚”。墨选用老墨,精研求其沉稳细润厚重层次感。勾线笔多用鼠须,以体现线条力度及流畅干练。纸多用陈纸和老纸以避其火性,绢用蚕丝绢。在绘制过程中,先用毛笔在宣纸或者绢上完成线描,然后把纸或者绢绷在板子上,遵从并沿用古法“三矾九染”进行着色,由淡入深,逐次渲染,一个人物的头发反复丝染十遍之多,其他颜色也是数次薄薄积累以求“厚而不腻”。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造型能力,笔墨功力,以及全域驾驭能力的完美结合。

个人认为作品最大的亮点是工写结合,雅俗共赏。工处可以纤毫毕现,写处可以泼辣大胆,二者互相矛盾却可以溶为一体的表达方式 ,我力求工写的完美结合,力求思想性、艺术性,雅与俗的完美结合,让不懂画的可以看出美,行家里手也能对作品可圈可点。

东方文化:创作或欣赏作品时,您会更看重作品的哪些方面?
赵君峰:更看重作品的表达方式所能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因之引发心灵共鸣和思考,而获得高度的艺术效应。好的作品应该首先是美,然后有它的延展性,让观众有触动,尤其是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容渗入作品,用工笔语言传达给观众的艺术手段。

东方文化:您今后的创作计划、创作重点是什么?
赵君峰:还是立足于传统题材,围绕经典文化为核心的创作,从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源泉与灵感,借古意为今用,以绘画的方式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并影响现代人。

面对商业,艺术家要有定力,民众要提高鉴赏力

东方文化:您是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的?
赵君峰:艺术与商业是相互信托却又矛盾的关系,艺术品变为商品,经济收入支撑了艺术发展的第一步,并以商业的形式普及到了更多的人,是传播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画家常说一句话,饿著肚子搞不了艺术,这句话很直白,很现实,也很深刻,但之所以说矛盾,是因为画家也很容易因为商业冲击,因商而画,使作品失去或降低艺术性,粗制滥造,沦为只图表象而不顾内涵的行货。提高民众——也就是消费者鉴赏力是解决此矛盾的有效方案,让画家创造的艺术性高的作品也能够从商业上获得高的成正比例的回报,进而可以稳定画家创作精品的积极性,而更多人提高对精品的认知能力,也是商业促进的关键。

东方文化:当下,您认为青年艺术家应该具备怎样的艺术修为?
赵君峰: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相容并通的丰富的文化、道德、多门艺术学养和扎实的绘画功力,以及对生活对人类文明的独立思考,三者缺一不可。中华文明几千年,现又处在崭新的辉煌期,当代中国画家应该以自己是中国人为骄傲,将跨越空间的横向思维与跨越实践的纵向思维结合起来,重新认识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创作出更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将中国工笔推向世界。

提升国人,工笔画是利器之一

东方文化:工笔画之前一直被大家有所忽视,近些年来才慢慢又被重视起来,您认为工笔能得以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存在什么问题?
赵君峰:工笔画自先秦到唐代,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唐代是最高峰,宋代紧随其后,可以说,没有唐宋就没有中国画的历史辉煌,自元以后明清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开始没落,以至坠入低谷。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笔画得以绽放新的生机,尤其是改革开放,给工笔画的再辉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发展契机,工笔画也因其具备工细写实、雅俗共赏、受众面广的特点而再次走向繁荣。
我认为现今工笔画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内容易流于程式化、手段表现太过强调制作、忽视写意性而使作品失去灵魂;易流于匠气,空有其表,失去传统特点和审美标准。

东方文化: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对工笔画的创新,您认为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在您的创作中,又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赵君峰:工笔画创新并不拘泥于形式,新手法、新材料、新理念等等,但我觉得都不能脱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应该将传统工笔艺术的精萃内涵、表现方式,作为创新的基础,也就是今不离古,古为今用,借古开今。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不去继承,不继承是有罪的,而不去创新和发扬,又有负于时代。也就是说,要承古创新的有机结合,有了精华的继承,创新才会出彩,才能站稳脚跟。

东方文化:作为中国视觉艺术中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表现形式,您认为工笔画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全球华人文化自信过程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赵君峰:一种文化能有效说服国际社会的是什么?第一是一种直觉之美,第二是不应该以自己的深奥来设置障碍,而应该以自己的浅显来排除障碍。本质上文化无界,不被接受的美是没有实现的美。按照国际标准,让并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无障碍地接受,无距离地欣赏,才能证明中国文化的体量和力量。工笔画正好具有这个功能,直觉浅显、通俗易懂。传统题材直接描述传统文化内容,很多都是有典故有出处,可以用画笔向世界浅显易懂地讲述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中国人,国人提升了,中国文化才真正完成了使命。工笔画因通俗易懂可普及性高,可以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利器之一,在复兴传统文化、增强全球华人文化自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君峰作品欣赏

zhaojinfeng2《八僊过海》

 

zhaojinfeng3
《紫气东来》

zhaojinfeng4《水月观音》

zhaojinfeng5《婴戏图》

 

画家简介:

赵君峰,1974年生,汉族,河北柏乡县人。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八一书画院特聘画家,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实力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书画院院长,出版画集有《赵君画集》《赵君峰传统工笔人物画》等。

赵君峰自幼爱好书画,八岁临贴学习书法,九岁为乡邻写春联,十二岁获邢台市青少年书法比赛一等奖,同年开始研习绘画基础知识,书画兼修,经年不辍。1993年开始学习工笔画,始学黄均、王叔晖,后研习陈老莲、任伯年等历代名家画风,以传统工笔人物画见长,常年专注于古典工笔绘画研究。远追魏晋唐宋,近研明清民国,并融入现代元素。内容多涉及仕女、儒、释、道、高士、婴戏、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

作品多为博物馆、画廊、企业及海内外人士收藏,并有多幅作品以国务院机构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

 

文、本刊记者 骆兰青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