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2018年第1期总编手记:变换实力概念为哪般?

2018-04-16 10:30评论关闭Views: 142

jwzc

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从“巧实力”到“锐实力”,自冷战结束以来,有关实力的表述,在美国经历了多次变换和创新。这种变换对应的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体现的是美国战略利益的需要。“硬实力”,是对国家实力最直观的表述,主要包括经济、军事、科技等体现国家力量的硬指标。冷战刚结束,曾在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担任要职的哈佛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教授就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用以界定一个国家在文化、制度、价值观、政治影响力、国际话语权等方面的国际认可度,认可度越高,软实力越强。作为政治概念,“软实力”是对一个国家的正面价值判断。

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美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世界头号强国。由于冷战后过度推行战略扩张,美国近年来的“硬实力”有所衰弱,但其软实力依然遥遥领先于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因而受到各国特别是大国的高度重视。在发展经济、军事、科技等实力的同时,各大国都在强化软实力的建设。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虽然经历百年衰败,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仅经济奇蹟般增长,制度优越性也得到充分释放,五千年文明底蕴再度焕发,硬实力增强带动软实力提升。如此巨大进步,虽然有机遇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但制度、道路、文化等“软力量”才是更根本、更深层的原因。

然而,从冷战的思维视角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势将削弱西方价值观和话语权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为此,与中情局关系密切的美国民主基金会于去年年底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锐实力”的概念,英国《经济学人》就此刊发封面专题,将中国近年来日益增长的软实力界定为“锐实力”的典型表现,并大加鞭挞。

按美国人构想的所谓“锐实力”概念,就是指威权势力採用收买、渗透、操纵、胁迫等非常规手段对目标国家或群体施加影响的行为。之所以提出“锐实力”,其目的在于将西方和中国的软实力加以区分。因为,如果任由中国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在全球传播,美国和西方的软实力就会受到削弱乃至抵销,这无疑是西方不愿看到的。有了“锐实力”概念,便可以把西方的软实力与中国划清界线。同样是文化和理念传播,西方是“正义”的,中国则是卑劣的,从而否定中国制度、道路和文化的优越性。

当今世界,美国和西方的主导地位并无根本变化。中国再强大,也不可能有称霸世界的意愿和能力。中国所追求的仅仅就是经济更发达,国力更强盛,生活更富裕,社会更安定,让每个中国人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要说渗透别国,实在是对中国人的“过奖”。内敛是中国人的基本特点。如果在中国做一个民意测验,大概无人会表达向别国输出政治的意愿。

中国知道自己的体量太大,追求强国目标难免引起国际社会担忧,因而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理念。近年来,中国用行动践行“共赢共享”的价值观,正是对外政策中的这种深厚儒家精神,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和发展道路产生了好感。因此,给中国的软实力扣上“锐实力”的黑帽,实属无中生有,它再次说明西方的冷战意识太根深蒂固了。
总编:胡后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