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主要发达国家仍处于低增长、低通胀的新常态。后危机时代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一、经济上,全球杠杆高企、增长乏力;二、政治上,财富两极分化导致全球民粹主义上升。去年底,对欧洲民粹主义政党上台的担心达到了高点。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有几大亮点:美国经济稳步扩张,就业市场持续改善;法国大选结果降低了欧洲政治的尾部风险,此后德国和奥地利等均顺利完成大选,欧元区超预期复苏;中国经济企稳,市场对硬着陆的担忧有所减弱。可以说,持续复苏依然是全球经济的主基调。
同时,全球低通胀持续。去年底今年初,美国的核心通胀达到了2%的目标区间;然而,今年以来美国核心通胀回落至1.5%左右。低通胀不仅困扰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是同样。欧元区目前整体通胀徘徊在1.5%以下,日本则不到1%,均远低于央行目标。
在低通胀的背景下,虽然美联储已经开始边际收紧货币政策,但全球货币政策总体保持极度宽松。今年以来,美联储两次加息,并在近期开始缩表,全面实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欧洲开始考虑减少量化宽松的规模,日本则还在维持QQE,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分化。
尽管全球经济增速中枢比危机之前有所降低,资本市场的表现却非常强劲。近几年全球股市普遍上涨,主要股市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保持温和水准。市场环境似乎处于传说中的不冷不热刚刚好的“金凤花姑娘”(goldilocks)状态。
展望未来,我认为近些年的宏观主线仍将延续。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预计继续稳固。美国2018财年预算案已经通过,特朗普减税方案有望在明年落实。降低公司税将激励公司投资,利润汇回的税收减免也有助于资金回流国内投资;而企业投资的转好将进一步拉动就业、消费。这将是特朗普新政对美国经济最实质性的利好。
欧洲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失业率持续下降,外需拉动贸易表现继续向好,三季度GDP增长强劲。虽然欧元区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但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后选择了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向,力推劳动力市场改革,同时欧元区银行贷款已开始缓慢增长。
日本经济基本面好转,安倍在刚刚结束的大选中获胜,“安倍经济学”仍将维持。
中国的消费和出口保持扩张,微观资料显示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回升,预计供给侧结构改革将稳步推进。
其次,通胀可能温和回升,但预计不会太高。美国劳动力市场已经接近充分就业,工资通胀有可能抬头,另外减税和财政赤字也具有通胀性质,再通胀的“特朗普交易”仍有空间持续;欧元区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松弛,但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将逐步减少通缩压力;日本在“安倍经济学”指引下,抗通缩也取得积极成效。
但从长期看,原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使得能源不大可能像历史上那样对全球通胀带来很大冲击。另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科技进步和老龄化会持续拉低通胀水准。
第三,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仍处于总体宽松、边际收紧阶段,离全面收紧为时尚远。在通胀压力明显大幅上升之前,预计主要央行的政策取向仍以保持宽松为主。
作者周道传 系云锋金融集团研究及策略总监董事总经理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