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赋予香港的机遇与使命

2017-12-08 11:03评论关闭Views: 125

xgbh

历次中共党代会报告都有涉及香港的内容,而且都会根据香港形势出现的新变化、面临的问题,而不断提出新理念、新任务,丰富中央对港工作的思路内涵。十九大报告5次提到港澳并3处展开论述,在次数、篇幅、字数各方面,都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着墨最多、分量最重的,充分表明了“一国两制”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高度重视。

人事方面,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中央驻香港联络办主任王志民、中央驻澳门联络办主任郑晓松,当选为中央委员。中纪委驻国务院港澳办纪检组组长潘盛洲、解放军驻港部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蔡永中,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综合来看十九大报告涉港内容,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关键问题。一是将“一国两制”纳入国家基本方略;二是两次强调中央全面管治权;三是继续支持香港发展,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为重点,推进内地与港澳合作交流。

“一国两制”纳入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是指导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当中对香港工作的表述,是对过去五年中央治港思想、实践的系统总结梳理,对于香港未来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九大报告确立“一国两制”新定位,将“一国两制”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的第十二条。中央驻香港联络办主任王志民指出,从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崭新课题”,十七大进一步表述为“重大课题”,到十八大提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根本宗旨”,再到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一国两制”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不断递进的历史脉络,表明香港在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一国两制”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新的政治定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齐鹏飞认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推动港澳与内地合作站上更高的时代新起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表示,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港澳在国家发展蓝图中的定位,有助于港澳更好地着眼发挥自身优势,加速与内地互利合作,通过参与和助益区域经济发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而推动港澳经济转型升级,为解决好社会内部问题找到出路。报告提出的政策高瞻远瞩、清晰务实,为港澳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强化中央全面管治权打击“港独”

十九大报告两次强调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这方面的重点是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这是香港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工作包括完善国家安全立法、坚决打击“港独”。

过去5年,中央治港思路适应新形势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思路。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表关于香港的白皮书《“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动释法,依法惩处“港独”,不容侮辱国家,维护基本法及“一国两制”的尊严。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指出,强调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全面管治权,是希望香港社会正确认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和权力来源,尊重中央依法享有的权力,包括对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命权、对《基本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对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备案审查权、政制发展决定权等,所针对的是极少数人以高度自治为由,抗拒或排斥中央依法行使有关权力,甚至公然挑战“一国”原则和有关底线的错误言行。

近几年来,“港独”分子屡屡兴风作浪,蛊惑青年,撕裂社会,导致社会内耗不断,对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干扰。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期间指出,教育是抗“独”的治本良方,教育在培育国民身份认同及防止“港独”主张上扮演重要角色。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塑造人心,塑造灵魂,塑造香港的未来。而“港独”思潮违背香港《基本法》及“一国两制”,明显不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陈宝生强调,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政府是不搞国民教育,而国民教育,就是对一国国民所进行的基本教育。这是跟国民的身份认同、民族观、国家观、价值观密切相关的。香港特区政府有责任推行国民教育,哪怕是遇到所谓阻力,一个坚强的政府要履行执政职责,让青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是推动国民教育之关键,特区政府要让教师团体正确认识国情,培养爱国情操和认同国家。香港特区政府若在推动国民教育上提请协助,国家教育部将“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事必帮”。

十九大报告提出,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张晓明认为,港澳同胞不仅可继续分享祖国强盛带来的成果和荣光,而且理应增强共担共享的意识,承担作为国家公民和民族一分子的责任,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合作

十九大报告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实际上,十八大以来,伴随“一带一路”、亚投行、粤港澳大湾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设想或政策安排,都充分考量到更好地发挥和巩固香港优势,促进香港的繁荣发展。

在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后两天,10月27日,财政部在香港礼宾府举行仪式,宣布20亿美元主权债券发行成功。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仪式上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站在了一个历史新起点。这次在港美元主权债券的发行是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中国经济财政界的一件大事。今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二十週年,选择在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内地和香港金融融合发展的切实举措。此次美元主权债券发行取得了巨大成功,既是中国政府重启外币融资渠道的开篇之作,也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蓬勃发展的新乐章。

对于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等要求,广东方面表达了积极的态度。广东省委副书记兼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指出,广东及广州将进一步积极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粤港澳合作。当前,南沙自贸区作为广东省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将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求,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深圳将以更大力度实施开放创新,强化全球创新资源对接,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在十九大上,任学锋、王伟中都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指出,从经济总量等方面考量,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经可与东京湾、三藩市等世界级大湾区相比肩。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很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是中国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正在加快编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并已形成初稿,这个规划将为未来大湾区建设提供一个遵循和蓝图。港珠澳大桥按照现在的进展正在加速进行,争取在今年年底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香港青年李兴龙一年多前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专注为内地蓬勃发展的物流业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令他对未来更有信心。提到未来的计划,李兴龙表示,“如果我开分公司,一定会规划在大湾区。”他认为,大湾区如同北京中关村和美国硅谷,是一个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地区,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之地。

七常委情系香港

除了在十九大报告中擘划港澳发展蓝图,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也都与香港有相当的渊源。这也是未来香港发展的一大“利好”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早在1980年代到2007年在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工作期间,就非常熟悉香港。这些省市均是港商投资内地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许多香港人的祖籍故乡。习近平先后以福建省省长、浙江省委书记等身份率团访港,招商引资,洽谈合作,与许多香港人士结下了深厚友谊。

2007年十七大后,习近平进入中央领导层,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等职,并兼任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这期间,每年两会他都要参加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审议相关报告的工作,并多次接见香港不同群体的访京团,对香港的繁荣发展提出指导意见。2008年7月,习近平首次以中央领导人身份视察香港,短短49个小时裡,习近平出席了21场活动,足迹遍及港岛、九龙、新界,并实地考察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马术比赛筹办工作。

今年6月29日,习近平专程来到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20週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这是他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后首次莅港。视察香港期间,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央对香港的关爱和支持,表示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构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有关部门还将积极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具体措施。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行稳致远指引航向。

李克强与香港的结缘同样很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李克强就曾率全国学联代表团访问香港。1997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赴港参加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主政辽宁期间,他曾邀请港企参与老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国企改组改造等重要项目。

十七大后,李克强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2011年8月,正当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之时,李克强抵港考察,带来“挺港36条”的“大礼包”,涵盖经贸、金融、旅游、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包括支持香港铁路公司深化与北京、上海、深圳市地铁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合作,继续支持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鼓励香港创新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等。这些政策为香港经济的复苏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起,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多次制定出台惠港政策,推动内地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先后开启沪港通、深港通等。

今年习近平视察香港期间,栗战书与王沪宁陪同左右。其实,栗战书在主政地方期间,就对推动与港合作给予高度重视。早于2008年7月,担任黑龙江省省长的他就力邀香港各界赴东北考察,举办黑龙江—香港经贸合作交流会。2009年5月,栗战书即率100馀家企业、500多个项目来港寻求合作,举办龙港经贸互助合作恳谈活动。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栗战书2011年5月率团赴港举办“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週”。他在致辞时指出,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又具备非常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始终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12年,栗战书调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几年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赴京述职及出席重要活动,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时,栗战书均陪同在座。

曾主政广东的汪洋对香港也是非常熟悉。2007年至2012年担任广东省委书记五年间,汪洋与香港各界接触频繁,多次与特区行政长官会面商谈两地合作事宜。2010年,粤港双方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全国第一份省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协议,被视为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

2013年,汪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主管商务、农业等工作。2013年9月,他出席“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时指出,面对内地多区域快速崛起的竞争,港澳与泛珠区域应继续深化合作,否则不进则退。

王沪宁既多次陪同习近平参加有关涉港活动、会见,更是许多惠及香港的中央文件的起草者。譬如在制定“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时,王沪宁都是起草组的主要成员。正是自“十二五”规划起,中央政府将港澳首次纳入国家整体规划,更以专章部署安排涉港澳合作。

赵乐际与韩正都曾主政地方,都曾多次会见香港的有关访问团,部署扩大对港工作。2011年10月,赵乐际担任陕西省委书记期间,陕西省政府组织陕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共达成合作项目63个,合同总投资额约236亿美元。

韩正曾主政的上海,与香港同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曾被认为是对香港最主要的挑战者。韩正多次对沪港做出妙喻。他曾表示,香港是上海学习和借鉴的榜样。上海与香港的关系如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

2003年率团访港期间,韩正与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共同主持召开第一次沪港经贸合作会议,正式宣布沪港经贸合作会议机制建立。他还形容,香港就像一个25岁、已经成熟的青壮年人,但25岁已经不会再长高了,1.8米高就是1.8米;而上海是一个15岁、正在发育、看上去每年会再增高一点的青少年。把上海和香港两地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新的力量、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共同发展。而上海与香港作为两个三角洲的龙头,合作发展,对整个国家发展战略很重要。
本刊特约撰稿人:崔平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