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的投资新机遇

2017-12-04 15:03评论关闭Views: 22

yiliaoliangyu

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继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之后,又一个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国内医疗领域的发展不断加快,尤其是2016年,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同创新工具与服务相继进入了新医疗经济中,对于整个医疗行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笔者认为,10月8日推出的《意见》,通过改革临床试验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上市审批程序,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的开发,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改进技术支持,加强组织实施等六个方面来促进整个医疗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完善制度保障,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蕴含著对于医疗行业的一系列利好因素,具备潜在的投资机会。具体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比较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临床试验机构可能会吸引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如《意见》中所提到的,对于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认定实行备案管理。这就意味着,一旦机构可以进入监管部门档案记录,就可以开始进行临床试验。此外,《意见》提到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设立临床试验机构。这意味着,具有强大网络和专业研究团队的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简称CRO)在未来会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国内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医保控费、招标降价、公立医院改革、两票制和仿製药一致性评价等,CRO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具有较大前景。许多药厂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比如研发时间长、资金消耗大、人才需要多等),一般都需要专业机构去进行临床试验,但国内这种专业性的CRO机构目前并不是很多,所以目前来看,这个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有望成为医疗保健市场的下一个焦点。比如在体量和佈局方面都发展相对较快的泰格医药等公司,就有望在此轮竞争中取得不错的表现。

第二,必需品药物和医疗器械的创新性制造商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收益更多。根据《意见》,鼓励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开发,对于一些临床急需的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会优先“开绿灯”,同时支持罕见病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研发。那么对于药品的制造商来说,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出台,小型企业和没有核心竞争药品的企业将会渐渐淡出市场,而两类公司将会生存下去并最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一类是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和强竞争力药物的大型公司,比如石药集团等,自身拥有较大体量,同时还拥有极富竞争力的创新性产品;而另一类则是规模虽然较小,但是主要专注生产必需品药物的小型公司,比如东阳光药,其旗舰产品“可威”专门治疗流行性感冒,随着2017年初实现原料药自产后,未来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高;而从医疗器械公司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个行业的竞争力目前整体处在低水平阶段,集中度相对比较低,所以销售同质化器械装置的一些小公司可能会最先遭受到损失而渐渐退出。

第三,传统中药方面的改革更加强调继承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根据《意见》,传统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方面的改革也呈现出了新气象,不再是一味地追求药物创新,而是支持重要传承和创新,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处理好保持重要传统和现代药品研发要求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公立医院改革中,中药不被纳入药物计算(药品销售额不得超过公立医院总收入的30%),中药可以最高享有25%的价格加成,而其他药物是0加成。目前,医院对于传统中药的需求已经逐步呈现上升现象,而且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公认的比较稳定的趋势。此外,《意见》中也提到,一些传统中药可以享受简化的审批程序。这一系列利好消息都预示着,在TCM领域有著雄厚基底的医药公司,会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综合来看,目前在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也在快马加鞭地进行著供需平衡的调整。纸不过与大宗商品削减产能的难题不同,医疗行业面临的重点,是如何消除行业内的无序管理,以及如何解决同质化药品的供过于求。笔者认为,未来更多针对医疗行业的法律法规有望出台,医疗市场仍然会面临较大的定价压力。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可能将会迫于压力而退出市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另一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领域,是医疗行业的并购热潮继续升温中蕴藏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的独立医院已经难以仅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大型医疗管理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收购,以优化产业链,壮大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国内医疗行业的併购整合步伐都有望进一步加速。此外,考虑到这个行业目前整体上面临较大的洗牌压力,在创新产品和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以及致力于支持创新的相关公司将会胜过大多数市场参与者。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健康的追求,对于卫生保健的关注也不断增强。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也会给国内的医疗卫生体系提出巨大的要求与挑战。医疗领域的深化改革将会作为一个长期性命题进展下去。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推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与医疗息息相关的新型商业健康险的兴起,也值得投资者在可预见的未来予以长线关注。
作者:雪梨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