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合作有道 助解香港楼困

2017-11-17 10:48评论关闭Views: 63

linzhengxin

开宗明义,笔者支持特首林郑月娥首份《施政报告》推出的“港人首置上车盘”。该计划的构思是透过地契条款,要求发展商作混合发展,部分单位出售对象由政府规定,协助不太穷的中产和从未置过业的人买房屋。

箇中关键,是即将成为主旋律的官商合作。此模式过去曾多次受到市民质疑有“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之嫌,担心会损害公众利益而反对。基本上,这是港人长期存在的惯性思维。由于事涉敏感,林郑亦公开表示,不急于推出“首置”计划,会先让社会充分讨论,否则担心“好事变坏事”。在此有必要反思一下,面对房屋供应形势紧张,而楼价亦超出普通市民购买能力,急需大量开拓住宅用地的关口,政府为免招非议,空有私人发展商閒置土地资源而不用,是否符合香港的整体利益?我们实不应该宁愿自己没地方住,也不许商家赚取利润,这无疑是“揽炒”,找到双赢之道,令市民从中得益,才是香港的福音。

在本港,“商界”这个标签近年被负面化,从以往的“官商勾结”,发展到仇富仇商情绪蔓延。但凡政府与商界有所关联或合作,都有阴谋论者妖魔化,无限上纲到政府向商界输送利益的论述上,令政府在处理与商界的关系上忌讳多多。例如此次的“港人首置上车盘”,为了不影响原定公屋及居屋的供应,必须另觅新的土地来源,而本港各大发展商持有新界农地面积约1000公顷,乃现成的选择,公私营合作模式是最佳方式。问题是,农地改变用途成为住宅涉及多重手续,发展商需要向政府支付补地价费用,通常只有在楼市低潮时期,发展商对申请农地改用途才会有较大意欲。政府若要与地产商合作开发农地,自然要以一些优惠条件吸引,除了在补地价或其他方面给予一些好处外,亦可能要提供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等基建设施,这种情况下,政府极易被扣上“明益地产商”的帽子。

但是上述条件反射性的指责,是否对政府和商界公平呢?说一千道一万,解决楼市难题,土地供应是关键,而政府手握土地严重短缺,觅地面遇重重阻力,填海被指破坏环保,改造旧区又要面对保育压力及改善发展密度,且拓地工作缓不济急;相反,私人发展商手中则持有大量收购的废弃农地,但要将农地转变为可以动工建筑的地块,过程漫长,若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难以实现土地价值,十分可惜。因此,官商合作,一方面发展商拿出手中废弃农地开发平价房屋,配合政府加快加大供应措施,满足基层和年轻家庭的“上车”需要;另一方面,在商言商,发展商肯定算过一笔账,释出废弃农地,有利资金流转,亦能在卖楼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利润。正是“一家便宜两家著”,发展商的利益与市民大众的利益是一致的,看不到有反对的理由。如果只是因为担心“益了地产商”,乾脆断然排拒,宁愿有地不用,让政府继续为找地绞尽脑汁,港人依旧望楼兴歎,承受高房价的困苦,完全是因噎废食。

虽然有人担心“官商勾结”,但并不代表官商不应该合作,关键之处,官商合作要有“道”。政府须紧守原则,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在政策设计和执行上小心慎重,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平衡利益,就能避免节外生枝。而社会各界亦可以做好监察者的角色,若发现真有官商利益输送、权钱交易损害公众利益的证据,应积极举报,以利追查罪行,依法惩处。最要不得的,就是看待任何事都涉及阴谋论,“莫须有”的给公私营合作扣帽子,引起不必要的争拗,造成双输局面,这对香港非常不利。
文 :唐宏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