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观光立国”,关键因素在中国—作者戴二彪

2016-06-23 13:08评论关闭Views: 118

 

戴二彪戴二彪

        2003年,为了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缓和因人口减少带来的国内市场萎缩,同时增进世界对日本的理解,日本政府制定了以推动入境旅游为重点的“观光立国”发展战略。2006年又进一步在国会上通过了《推进观光立国基本法》,以旅游启动内需。当时提出的入境外国游客数值目标为:2010年 1000万人,2016年2000万人。鉴于2003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仅为521万人,当时日本各界对目标的达成可能性并不乐观。事实上,受金融危机、外交摩擦等影响,日本通往国际观光大国的道路的确不平坦。7年后的2010年,访日外国游客仍然只有861万人。

 

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梦想成真。2015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激增到1997万人,几乎提前一年实现预定目标。同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公佈的国际旅游竞争力排行榜上,日本已跃升為亚洲首位。

 

  • 日本的入境旅游业发展如此迅速,可以归功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日本周边的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领先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收入、消费水准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日本。

二、2012年,安倍晋三领导的日本自民党执政后,全力推行“安倍经济学”,导入大胆的金融缓和政策带来日元贬值,让日本以外的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对日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值。特别是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升幅,三年中高达40%左右。由於收入水准上升加上本地货币对日元升值,对亚洲游客来说,日本已经不是往日望而生畏的高价旅游目的地。

三、赴日旅游签证门槛日益降低。虽然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访日仍需签证,但是申请条件逐步放宽,手续日益简化。

四、物美价不贵的日本產品与礼貌细致的日本服务、有特色的景观、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让游客访日后普遍成为日本义务宣传员。

五、中国国内赴日旅行舆论环境的变化。在经历了中日两国首脑两年半不来往的关系异常期后,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在北京举行了会谈。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对国民赴日旅行的舆论,逐步从批判转为宽容和鼓励,赴日观光热迅速升温。

 

2014年访日中国游客猛增到240万人,比2013年(131万人)增加83%。2015年进一步激增到499.7万人,比2014年增加107%。同年,中国超越韩国,首次成为访日外国游客最大来源地。中国游客占访日外国游客总数的四分之一,其消费总额达到14174亿日元,占访日游客消费总额(34771亿日元)的比重更是高达 40.8%。访日外国游客的大量增加,对日本的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2016年3月,日本政府再接再厉,提出了2020年4000万人,2030年6000万人的访日外国游客人数新目标。如此大跃进式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很难断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关键因素取决于中国。从访日游客传统来源地来看,相比韩国(2015年总人口约5150万人,访日游客400万人)、台湾(2015年总人口约2340万人,访日游客368万人),中国访日游客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还非常低,增长空间还非常之大。

 

对“中国因素”在日本观光立国战略中的影响,两国政府想必心知肚明。如能因势利导地推动以民间为主导的旅游外交,增进两国人民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对两个东亚大国的和平相处功莫大焉。但应当提醒的是,旅游市场有其自身调节机制,如果两国政府直接介入过多,客流可能会暴涨暴落,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摩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闸门开关的操作务必三思而行。

 

(作者系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Asian Growth Research Institute )研究部长、主席研究员)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入报道财经大事件,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深度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东方财经二维码

Tags: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