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强化安老服务 抵御“高龄海啸”

2017-10-09 11:38评论关闭Views: 97

xgyl

香港老龄化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前,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以“高龄海啸”来形容本港将要面对的严峻处境,凸显香港加强安老服务的必要性。不过,现时社会的危机意识明显不足,尤其是安老服务人手缺乏的情况下,不少人对输入劳工议题仍持抗拒态度。随着香港人口急速老化,相关问题只会更加棘手,政府及社会各界必须早做绸缪,预备相应资源,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各种针对性的照顾方案,以及合适到位的服务配套,让颐养天年的长者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本港人口老化近年加速,10年间65岁或以上长者占整体人口比例,由12%上升至16%,另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3.8岁至43.4岁。2014年长者人口达107万,30年后长者数目更会增至253万,“高龄海啸”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要加强对长者的照顾,除了经济支援部分,其实更要重视对长者的长期护理及医疗服务的支援。港人长寿,“人生七十不再古来稀”固然可喜,然长寿不代表健康。统计处资料显示,七成长者患有一种或以上的慢性疾病,意味着会有愈来愈多身体衰弱和行动不便的长者,社会对长期照顾服务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

 

政府要应付“高龄海啸”冲击,必要的硬体投入不可少。例如院舍照顾在本港的安老服务中占重要角色,增加院舍是方法之一。政府表示,目前已预留300亿元用作安老及康复服务,并将透过25个发展项目及“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预计未来5至10年增加9100个宿位及2800个日间护理名额,这是正确方向,惟长者人数节节上升,现时约有4万名长者正轮候资助的安老院舍宿位。去年逾6000名长者在轮候安老院舍宿位期间离世,显示宿位短缺严重,明显供不应求,政府还须加快步伐,增拨更多资源。而加强有效监管,提高院舍服务质素,防止出现虐待事件,也是应有之义。

 

相较满足老人家需求的各种设施以及医疗负担,其实安老服务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护理专业人土,无论长者选择入住安老院舍,或者居家安老,都需要人手来照顾。罗致光日前与传媒茶叙时表示,现时安老业界已欠缺一成至一成二的人手,而最需要院舍或长期照顾服务的85岁长者,30年后的人口数字较现时增加4.2倍,故业内人手短缺问题必更恶化,解决人手需求已成当前急务。这方面的建议很多,智库“香港愿景”曾提出将护老者津贴恒常化,保障在职家庭护老者,也有要求政府拓展老人护理训练课程,培训护理人才支援长者服务,政府应参考研究,以尽早订定细则,提供适切支援,强化补充人力缺口。

 

不过,照顾体弱长者绝非易事,护理员的工作是相当辛苦的,需要有极大的耐性,劳心劳力,很大程度上窒碍新人,特别是年轻人入行。罗致光亦指出,本港劳动力将于2018年起开始下跌,基层劳工减幅较大,调高个别行业的工资只是“塘水滚塘鱼”,无助解决劳工短缺。一方面是人口老化,另一方面劳工短缺,输入外劳应是无可避免的选项。然而在香港一旦讲到输入外劳,必然会有人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非此不足以维护本地劳工的利益,甚至不恤其情者会视为唬吓,认为政府说得这么严重,是要为安老服务扩大输入外地劳工鸣锣开道。如何拿揑好分寸,在输入外劳的同时又令本地劳工利益无损,考验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毫无疑问,面对人手捉襟见肘,适当引入外援以解燃眉之急,才最符合大众利益,政府需有所坚持,劳工界也应当体谅。

 

安老问题牵涉面广,跨越时间长,本港涉及安老服务长远规划的工作自1991年后停止,到2014年才重新启动。要追回蹉跎岁月,减轻“高龄海啸”冲击,时不我待,政府实应尽快增拨资源和人手,在社会福利、房屋、医疗、长期护理及社交康乐等各方面,配合一系列安老政策,使长者可以真正安享晚年。

 

文:唐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