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可回避的金融科技新课题

2017-09-26 10:22评论关闭Views: 60

xgjrkj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简称FinTech)这股新浪潮,不仅催生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涌现,促进跨金融和科技行业的深度融合,还将重塑金融产业的版图。作为老牌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正力争重塑自我。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圈中,如何升级成为亚洲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是香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电子货币发展内地快于香港

综观香港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近日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公开表示, 公众认为香港金融科技落后是一种误解。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出席互联网经济论坛时也指出,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并不慢。

陈德霖和陈家强为何会对香港金融科技的现状进行宣示?原来香港的电子货币发展较内地慢,因此让公众产生了一种错觉,误以为香港的金融科技整体都比较落后。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使用网络银行进行储值和快捷支付,并通过媒介(二维码或硬体设备)以电子形式进行交易的货币。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形式有储值卡、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等等。

八达通是香港通用的电子收费系统,是世界上发展最早及最成功的电子货币,普及程度亦为世界最高。此前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市面流通逾3,300万张八达通卡,即每个港人平均有4张。可见八达通在香港市场的普及程度及其垄断地位。一张八达通卡,几乎可以解决生活中公共交通、就餐、购物、就医等各种小额支付问题,深受港人欢迎。而且,已经习惯了八达通的用户并不会轻易迁流,这也为Apple Pay、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工具在香港的推广、普及设置了一个障碍。

但是,在科技产品、营销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八达通局限于小额支付,未实现实体卡移动终端等支付功能,挂失、学生及老年卡申领程序较为繁琐、週期较长,无法拓展到转账、大额消费、取现等领域使用,诸多局限已经开始暴露。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对用户体验和高效便捷日益推崇,局限与不便等缺陷就变得更加明显。

此外,香港还于2015年12月推出电子支票。电子支票是纸张支票的电子对应本,以全电子方式进行签署、发票、传送及入票。整个过程无需使用纸张,亦无需实物传送或入票。但现实中,近两年香港电子支票的普及程度却稍显滞后。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全球都在发展网上“一键转帐”又或电子支付等应用之时,香港推广的电子支票,似乎根本没有跳出实物的框框思维,纯粹将支票的交付模式进行电子化而已。

而对于电子钱包而言,金管局于2017年3月24日公布,去年第四季度,使用中的储值支付工具总数为4049.1万个帐户,港人平均每人持有5.5个电子钱包,而最新推出的个人对个人(P2P)转帐亦大受欢迎,每日平均转帐额达到590万港元。

香港目前主要有PayMe、八达通、O!ePay“好易畀”、Tap & Go拍住赏、TNG Wallet、微信支付(香港)和支付宝HK几大电子钱包。几种电子钱包的增至提款、商户支付及交易设备等方面也有所差别,各有千秋。

与内地相比,香港在移动支付方面的确稍有落后。除了因为八达通和信用卡太过普及对移动支付的推广设置了障碍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港人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信心不足。大量数据和分析显示,香港人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仍信心不足,香港本地为完善相关配套监管体系做出的反应也不够快。万事达卡曾经于2014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大中华区,香港人对电子支付的安全最缺乏信心,其中四分之一最担忧个人资料(包括银行户口、身份证号码、地址等)被窃。

不可否认,伴随着创新产品的产生和推广,一些技术漏洞和社会风险也随之而来,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市场的需要,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日趋提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新事物出现后,监管要迅速跟上并适当调整。此前有媒体采访香港互联网协会网络保安及私隐小组召集人杨和生,他指出:“支付宝起初进入台湾市场时,台湾也是未预备好的,但支付宝渗透力太强,很快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台湾政府就此修补法例。而香港对这方面的反应,真的很慢。”

其实港府也有对移动支付和金融安全作出反应。2015年末,《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宣布生效,规定一年实施期之后,无牌发行储值支付工具须负刑事责任。迄今为止在港获发牌的13个持牌人正积极推出或提升相关服务。

目前香港在移动支付方面稍有落后,但是业内普遍认为,香港市场发展移动支付的潜力巨大。工程及科技学会香港分会主席吴杰庄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虽小,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市场。香港发展移动支付潜力大的原因之一,是香港流动设备渗透率高,几乎每个人都有1到2部手机,为移动支付的普及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其次,香港虽然人口基数小,但是人均消费能力高,整体盈利也不少;此外,香港拥有全世界的游客,吸引着来自内地和国际的移动支付团队。

内地的支付宝、微信已经纷纷将目光放至香港。2017年5月24日,支付宝宣布推出香港版支付宝HK,香港本地用户也能用支付宝扫码付款、找优惠、缴水电煤费等。此外,为推动香港移动支付发展,中国银行(香港)与微信支付(香港)今年5月29日举行合作啓动礼。双方宣布凭藉各自的业务优势,为香港客户提供更简易快捷的流动消费体验,促进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出席互联网经济论坛致词时透露,随着移动支付愈来愈普及,金管局正研究推出快捷付款系统,相信可进一步加强香港电子支付系统;而金管局早前曾提出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的应用,目前正与三间发钞银行、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及业界展开研究及商讨。他此前也曾表示,香港零售移动支付系统的广泛应用仍有发展空间。
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势头良好

虽然香港电子货币发展较内地为慢,但香港整体金融科技发展却势头良好。在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面对市场的变化及挑战,传统金融亦需要创新及融合科技。根据德勤早前发布的调查报告《Connecting Global FinTech:Hub Review 2016》显示,香港为全球第五大金融科技中心。预计2015至2020年间,单是亚洲的金融科技投资金额将达254亿美元,2008至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金额逾2,000亿美元,这反映出金融科技正吸引全球投资者注目。

报告更显示,香港正在实现对新加坡的赶超,而且香港具备发展金融科技的优质“土壤”。然而,香港政府虽态度正面,惟人才供应不多,影响发展,且本港金融科技的发展集中于B2C(企业对客户),其发展空间不如B2B(企业对企业)般庞大,尤其是中小企方面,例如外币交易、贸易金融、债券发行等。

清华大学法学院、京东金融联合发布的《2017金融科技报告》也显示,去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达到77亿美元,超越美国的62亿美元并首次登顶,成为全球唯一金融科技融资额实现增长的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金融科技领域投资也超过了新加坡。2016年香港金融科技融资总额1.7亿美元,从业人员约8000人;新加坡融资总额8,600万美元,从业人员约7000人。在所有调查的市场中,香港金融科技使用比例最高,达到29.1%,其次为美国16.5%,新加坡14.7%及英国14.3%。

瑞银财富管理亦有报告指出,金融科技行业正处增长趋势,根据全球谘询公司Accenture的数据,在亚太区投资于金融科技的金额,由2010年的1.03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43亿美元,增幅惊人。同时,更认为使用金融科技将有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预期至2019年前,利用金融科技的公司,可将成本收入占比减少1至2个百分点。

综合专家、金融科技公司及调查报告的意见来看,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将有三大趋势:1.区块链(Block chain),帮助企业间加密交易、跨境交易及处理大数据等;2.生物识别技术,在愈来愈多网上交易背景下,交易安全性必须提高,日后生物认证很可能会取代一次性密码;3.人工智能及社交媒体应用于客户服务,科技助力下,很多基本的客户服务都可转由电脑进行,而社交媒体正是大众每日接触最多的网上平台之一,两者结合料可成为下一代主流金融业客户服务的“视窗”。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曾表示,外界经常有个错觉,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落后于人,这点他并不同意,至少在银行业的情况绝非如此。他指出不少香港本地银行正摩拳擦掌,计划短期内推出不同类别的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包括生物认证技术。

此外,区块链、机械人和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等技术,正处于探索阶段,相信将来很快便可应用到银行服务上。区块链可解决银行交易认证中资料真确性的问题,除了按揭,有很多银行服务亦可考虑用区块链,例如开设户口。中银香港正研究把区块链技术引入按揭贷款申请中。利用区块链作记录,令抵押品电子记录更可信,减低可疑交易及降低成本。渣打香港亦推出名为Super Charger的初创加速器计划,涵盖创新科技范围包括资料分析、互联网(P2P)借贷、人工智能等。银行业亦会紧跟该项科技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未确定何时会有相关应用推出,即使推出也可能首先在金融科技监管沙箱(sand box)之下局部试行。

陈德霖表示,金管局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原则是“风险为本”和“科技中立”,意思是金管局在制定、执行监管框架和规范时,只会根据金融活动或交易的本质和衍生的风险作为基础,并不会因为采用不同的科技而作出特殊的豁免或要求,希望外界不要误解“科技中立”等同于金管局漠视金融科技和创新技术对金融业作出的贡献,并指“科技中立”更精准的意思是,金管局作为监管机构,在拥抱金融科技和创新技术的同时,不应牺牲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障。

香港金融管理局近年推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容许香港银行加快程序,推出更多方便使用者的新科技。金管局指出,所谓“沙箱”,其实是一个小范围的试验场,在符合一些前设条件(如对用户的基本保障等)情况下,让银行以先导形式去试行一些应用新科技的产品和服务,而毋须遵守由金管局发出的全套合规要求。金管局补充,获发储值支付工具(SVF)牌照的5家公司,也可使用金融科技创新中心;至于沙箱的采用,由于该等SVF牌照机构不受银行业条例所监管,目前属原则性监管,因此推行新科技的空间已相对足够。

汇丰香港表示,十分支持金管局的金融科技创新措施,包括设立创新中心及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认为有助银行测试并引入新的电子银行服务,亦会是促进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上海商业银行表示,银行在沙箱之下,可尽早取得客户的真实反应作改良,有助银行节省不少时间,指出该行由研究至推出手机支付的服务,需时达半年以上,相信在沙箱之下,原本要耗用半年至1年时间才可推出的项目,可省下数月时间提早面世。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中国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联合德勤完成了一项聚焦于香港地区的区块链贸易融资测试。该项目利用“分散式帐本技术”设计并创建出一套概念验证(PoC),从而建立供银行、交易双方与物流企业使用的平台。同时,该项目还将从营运、法律与监管合规、公司治理及资料安全各个层面探索“分散式帐本技术”的影响。

特区政府于七年前就成立了应科院,是香港最大科研机构,旗下设有7个技术部,包括通讯技术、软体与系统、安全与资料科学等,集中资源协助金融科技、智慧製造、新一代通讯网络和医疗健康等产业发展,但香港科研遇上人才与资源不足的困难,特别是人才需求与培训之间出现错配,冀与教育界合作解决人才困境。据瞭解,香港的大学科研课程并不差,但部分科研成品与香港市场需求有差距,造成资源浪费。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助推金融科技

香港背靠祖国,金融科技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数据类服务商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即时分析,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行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资料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

近期已有香港公司与内地企业联手创研,以大数据AI (人工智能)助力中国内地企业海外猎才。即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企业招聘需求,结合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将简历精准推送给企业,使供需两端结合,加快面试和筛选的速度。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AI技术也逐渐地融入并创新发展金融领域,AI金融也不断受到关注。现阶段全球掀起了区块链研究热潮,很多国家的政府、大型金融机构都期待在这一轮技术大潮中占得先机。金融机构都在加快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

随着大数据、AI等工具和平台的不断优化,机器学习等分析技术的不断普及,大数据在香港金融产业中各个环节的作用也会不断深入。对金融业务发展各个领域的全方位业务也会有所辅助。相信金融行业依然会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深化改革,稳步创新。

目前,拖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后腿的,也最为人诟病的是人才培训的不足,这是发展金融科技的绊脚石。第四任特首梁振英在2017年6月初的立法会答问会时表示,政府的政策和资源投放,均有推动创科发展。他亦有与大学商讨,希望能多做商业化和应用化的研究,如果香港能够掌握创科发展的潮流,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进步。

他继续说,现时香港的大专院校教育比较保守,大学生仍普遍希望进入“四大”或投行工作,但时过境迁,近年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投身创科行业,因为不少学生认为从事过相关工作可以增加日后转职到跨国科技企业工作的机会。其实,香港作为内地与全球市场之间的独有跳板,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占尽天时地利发展金融科技。本地与海外金融科技企业能透过香港的独特优势,经CEPA进入内地市场;同时,本地及内地金融科技企业也能利用香港作为啓动平台,拓展区域以至全球业务。因此,香港金融科技并非落后,纸是取态审慎而已。

“红筹之父”梁伯韬形容未来香港的命运将会是“借时间、买时间”,因为现时香港拥有金融优势,主要因人民币未达到国际化,A股市场未能完全开放。但当中国经济全面开放,香港的发展空间将减少。不过梁伯韬强调,并非对本港前景完全悲观,只要发展一些“增值”及智能化业务,将对香港有利。他估计未来五年将是香港发展关键,下一浪将由新科技带动起飞。

城市大学工商管理课程协理主任陈凤翔认为,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其实是走在最前面,是世界五大金融科技中心之一。他认为,内地电子支付走得比香港快,香港可以与内地合作;而电子支付实际上纸是金融科技其中一个项目,总体来说,香港Fintech比内地走得更前。陈凤翔解释,目前内地的金融科技创新好多时都走得好前,但是也存在很多“跑路”问题,“内地发展得快,但不成熟,市场屡屡出现有科创产品在获得投资后失踪的现象”,相反,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成熟,法治基础、金融实务经验丰富以及透明度高,很多国际性的公司都愿意来港发展金融科技。

至于香港开发金融科技方面,香港政府在支援金融科技发展上已投放不少资源,纸是受制于立法会长期喋喋不休的讨论(拉布),计划被迫搁置,因此外界才会有感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落后。前行政长官梁振英较早前亦表示,政府非常关心创新科技发展,所以在他未上任时已委託上届政府提出设立创新科技局,惟遭受立法会拉布影响,直到两年前才能成立,拖累香港紧抓金融科技发展的机遇。

不过,他强调,虽然金融科技发展为大势所趋,可是互联网经济存在个人私隐的安全隐忧,保障用户私隐不被泄露,是一大难题。为协助香港的金融科技业得以持续发展,并维持公众对金融科技服务及银行系统的信心,银行界的网络保安及数据保安措施必须严密可靠,这是香港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提。

 

本刊特约撰稿人:颜安生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