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过去二十年VS未来三十年

2017-08-22 09:53评论关闭Views: 171

shiqiping

香港回归20年了,“一国两制”实施也20年了。今天,如何评价“一国两制”,自然是各界热议的话题。当然是见仁见智。官方与民间的不尽相同,国内与国际的未尽相同,甚至不同党派、不同利益团体及不同阶层的也未必相同。但无论如何,最好及最令人信服的评价方式,是先得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估架构。

与“改革开放”一样,当年邓小平之所以提出“一国两制”,凭的也是他异于常人的政治智慧与治国格局。提出“改革开放”的时候,邓小平说“摸著石头过河”,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何改革开放,具体的也说不上,唯一确定的是原来的老路不走了。“一国两制”也很类似,殖民时代确定过去,新的“一国两制”当然也得“摸著石头过河”。至于摸对了还是摸错了,关键是要看实践结果,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于实践结果该怎么看,我认为可以有两个角度:

一、从香港的角度看,“一国两制”实施以来,同内地整合带来的好处更多了?还是产生的困扰更多了?
二、从内地的角度看,“一国两制”实施以来,同香港整合带来的好处更多了?还是产生的困扰更多了?

如果这两个角度的观察都是正面的,即好处多过困扰,那么“一国两制”无疑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不成功。当然,理论上还有第三种状况,即一个角度是正面的,另一个是负面。这一比较复杂的状况可暂时搁置,先看前两个角度的观察再说。

一、就香港的角度看,“一国两制”带来的最大好处有二:一是1997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中央的力挺,香港才安然度过;二是受益于内地强劲的经济增长,香港在CEPA之下,分享了巨大利益。至于困扰,当然也有,诸如两地民众的磨合问题等,但前后相抵,应该是好处远大于困扰。

二、就大陆的角度看,“一国两制”带来的最大好处有:
香港作为一个活跃的国际金融中心,为内地提供了最佳的金融服务及融资渠道;在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下,香港作为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中心,做出了关键的贡献。当然,同样因磨合问题而导致的部分香港民众的对抗心态,多少给“一国两制”带来了一些困扰。但正负相抵,也应该是好处远大于困扰。

这是过去20年的实践结果。那麽,未来30年又该怎么看?

关于“一国两制”,邓小平说过两句话:一是 “香港五十年不变”;一是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意谓:1.香港(相对内地而言)的价值与体制以及因此而给香港人民带来的利益,必须50年或更长久都不变;2.“一国两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具有的最大战略意义,是让内地有更好的机会能“复制”更多的香港。“复制”,当然不仅是GDP能追上或超过香港,而是要有更好的治理机制。就此而言,过去20年,或出于生疏或出于谨慎,这方面的进展并非没有(主要在金融或地铁等硬件及管理方面),但不明显。

在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中央宣佈了“粤港澳大湾区”计划,这或许是一个绝佳的契机,为“一国两制”的下一个30年指出了战略大方向。

从许多指标上看,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伦敦、旧金山等大湾区都有得一比,唯独在人、财、货、金的流通整合上,受制于先天的缺陷,有所不足。因此,如何通过试点(比如在深圳的前海与河套区)启动大湾区内部的治理体制的整合,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并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为整个中国改革开放战略价值赋予新的操作意义,这或许就是“一国两制”下一个30年的历史亮点了。
作者:石齐平 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