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拿马邦交”谈两岸领导人的智慧
巴拿马于6月30日宣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结束和“中华民国”逾百年的“邦谊”。这个事件在台湾社会产生极大的震撼。“外交部长”李大维召开记者会痛批巴拿马“欺蒙‘中华民国’政府至最后一刻”,蔡英文的谈话更是前所未有的强硬,看来民进党政府对两岸未来的走向势必有所调整。
蔡英文说:“此时此刻,‘一致对外’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彰显国家主权最有力的方式。附和北京当局的逻辑,无异是向威胁屈服,更将扼杀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
台湾人民追求和平,台湾的存在和国际空间,是区域和平稳定的重要基石。我们绝不乐见,因为北京当局错误的思维和挑衅,就让两岸关系从和平走向对抗。
我要在此正告北京当局,为了维持两岸和平稳定,台湾已经善尽一切责任,但北京这样的做法,已经冲击了两岸稳定的现状,台湾人民无法接受,我们决不会坐视‘国家’的利益一再受到威胁与挑战。
打压和威胁,无法缩短两岸的差距,反而疏远双方人民的距离。我可以代表2300万台湾人民说:我们绝不会在威胁下妥协让步!”
第一段明显具有嘲讽的味道,对象是国民党,因为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一向主张“九二共识”,但这个主张已经被民进党长期宣传为:附和中共。事实上,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扭曲。
众所週知,海基、海协两会在1992年的香港会谈,并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在当时也尚未出现。2000年,国民党第一次失去政权,于4月28日政权移交前,当时的陆委会主委苏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识”,并阐述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随后纳入国民党党纲之中。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面后,大陆开始使用“九二共识”,并将其阐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如果用现国民党主席当选人吴敦义的说法,所谓“九二共识”,是“1992年,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对于它(一个中国)的含意,双方同意用口头声明方式,作各自表达。”吴认为这就是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苏起更在2006年坦承,“九二共识”是他自创的名词。因此,一个铁的事实是:“九二共识”是国民党自主性的主张,2005年后被大陆接受。所以民进党指责国民党的“九二共识”附和中共,是颠倒黑白,莫此为甚。
蔡英文不愿承袭国民党执政时期的两岸政策,她的“维持现状”实质上已经改变了现状,更把国民党努力多年、终被中共接受的“九二共识”说成唱和中共。这不但有失厚道,而且她的“一致对外”更是霸道,说穿了就是要国民党放弃自己的两岸主张,完全跟著她走,好像在这个阶段如果和她唱反调,就是2300万人的敌人。问题是:如果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一条不通的路,为什麽国民党不能有自己的两岸主张?“一致对外”应该是讉责中共的作法过当,然而国民党重弹“九二共识”是提出解方,绝对不是附和中共当局的逻辑。
蔡第二、三段说词则指责中共是麻烦製造者,并隐含民进党的两岸路线可能会出现重大转变。坦白说,蔡英文在这次事件以前,对中共确实展现了善意,包括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遵守《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这个法律是“一国两区”的精神),儘管没有说出“九二共识”,但是对于绿营而言,小英的让步已经不能再让了。所以蔡的第四段直接表明:中共用打压国际生存空间的方式对待台湾,两岸将渐行渐远。这一点蔡英文是对的,中共嘴裡一直说“两岸一家亲”,但做法上却是让台湾处处碰壁,两岸的敌意纸会加深。这难道是中共想要的吗?
一年多来,蔡英文对待两岸关系的态度尚称温和理性,但是巴拿马事件摧毁了她期待的善意,深绿阵营更因此事件而跃跃欲试。从严审大陆官员来台、陆生纳保重新考虑,到邀请达赖喇嘛来台访问等,反制中共的策略纷纷出笼,甚至连“换个国名就可以重返国际社会”“‘中华民国’邦交国变少,台湾‘邦交国’就会出现”这类弱智、自我催眠的话语都出自政治人物口中。但背后的现象显示的是:今后民进党的两岸关系可能不纸是“冷和”,恐怕将进入“冷战”。
当然,在民进党和中共当局对立的态势下,最尴尬的是国民党,国民党不可能支持中共挑起的外交烽火,但也不能接受民进党的两岸作为,以后和中共接触是和是战?进退维谷、不知所措似乎是必然的。两岸走到这一个地步,可以说共产党、国民党、民进党三党皆输。政治存在的最高目的应该是让生存其下的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统一”如果可以让两岸人民的生活更幸福,“统一”自然会水到渠成。可以肯定的是,用“对抗”的方式代替“合作”或“谈判”纸会助长敌意,绝对背离“让人民过好日子”的理想,也让其它国家利用两岸的衝突捡便宜。
《伊索寓言》有一个北风与太阳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内容是北风和太阳举行一场比赛,决定谁的力量比较强,能让路过的旅人脱下斗篷。北风越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越紧。然而,当太阳温暖地照耀时,旅人因为闷热而不得不脱下斗篷。这故事的寓意是:与其全力控制对方,不如放手使对方心悦诚服。
以中国大陆现阶段的政经实力,如果扮演北风的角色,一定可以把台湾吹得风雨飘摇、甚至灰飞烟灭,但是即使因此让台湾人民屈服,能得到民心吗?莫若选择当一个温暖的太阳,让台湾人民乐于亲近?
民进党政府如果也采取对抗的方式面对大陆,能赢得什麽?用强硬或激怒的手法报复中共,中共就会软下来?如果台湾人自诩“吃软不吃硬”,难道同样血缘的中共,就会“吃硬不吃软”?对抗是争面子,还是争裡子?国际政治是现实的,“实力”就是王道,面对实力强劲的中国大陆,负责任的执政党不该赌气,更不该拿2300万人民的未来作赌注。难道“对抗”就能为台湾创造国际生存空间?面对中共“硬起来”,以后就不会再有“断交”事件发生?软的走不通,硬得就一定走得通?这似乎太简化两岸的纠结关系了!的确,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到了必须重新检讨的时候了,但是想把实力并不壮大的台湾当成“北风”,绝对不是上策!
两岸面对最困难的时刻,正在考验领导者的智慧;也许是很难的事,解决的方法可以很简单,转个方向看问题,也许答案就在那里。无论如何,如果认真思考如何让两岸人民过好生活,“合作”永远优于“对抗”。
作者林火旺 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