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英文上台一年来的挑战与变数
不久前的5月20日,是蔡英文上台满一周年的日子。从旺旺中时民调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去年大选将近7成支持蔡英文的中立选民,现在仅有22.4%表示满意;以年龄区分,蔡英文在20岁至39岁她最自豪的年轻世代,只得到32%的满意度;就区域而言,去年大选蔡英文囊括6成以上选票的云嘉南、高屏地区,对蔡当局执政的信心却都未达5成,可见支持度已有所松动。相较于一年前与执政百日的民调,民众对蔡当局的信心指数,已从62.7%大幅滑落到目前的35.7%,砍掉接近一半。
另一项由国政基金会公布的民调数据,也不遑多让。58.7%受访民众不满蔡英文一年来的施政表现,62.4%不满意林全“内阁”表现;63.6%觉得两岸关系变坏,51.4%认为台湾的“外交”与国际参与空间更坏;41.8%认为前瞻计划是为了选举绑桩;46.6%认为年金改革使得未来退休生活保障更差;51.1%觉得台湾经济表现在全球的竞争力更坏;42.5%认为个人收入与经济状况比以前更差。这一年以来,包括泛绿机构的民调都已显示蔡当局施政绩效不彰,孰令致之?颇值检视与关注。
首先就蔡当局一年来推动的11项重大政策与改革来看,满意度罕见有超过3成的项目,其中以无视民意反对而却要力推到底的《前瞻基础建设条例》,堪称集其大成。这个8800亿元新台币的建设大案,包罗上百项建设,除了绿能產业还称得上有亮点外,其餘不少都属于地域性工程,欠缺对整体经济的带动效果。尤其既缺乏具体执行规划,也缺乏相关效益评估、可行性分析、究责机制与程序,完全是拼凑而成。正因如此,其中若干项目只需由蔡当局编列一般预算推动即可,而不应利用“特别预算”全数以举债方式支应与推动,势将债留子孙。更何况,蔡当局对经费分配有明显的政治考量,独厚绿营执政县市,有选举绑桩之嫌。如此粗糙的计划,不但国民党强力抵制,即使连“小绿”的时代力量党与号称进步派的公民团体,也都争相反对到底。
其次则是台湾的经济表现。蔡当局最近陆续公布经济数据,显示台湾经济已经回温,甚至台湾经济成长还有机会继续向上提升,若干经济研究机构也乐观看待台湾未来景气表现。然而,民众的感受如何?《美丽岛电子报》公布民调,认为目前台湾整体经济状况“不好”的比例竟然超过8成,认为“好”的仅1成。何以致之?只因民众感受不到经济有所回温:一是一年来物价上涨,3月份外食费的年涨幅已达22个月的新高,有98.8%民众深感“吃的变贵”;二是蔡当局强推的“一例一休”,让企业不敢加薪,受此冲击最深者,应属低薪阶层,不仅加薪无望,原先靠加班增加所得,但现在雇主减少加班时数,收入乃因而减少,复以物价上涨,同时饱受双重打击。
再者,在两岸关系方面。蔡英文标榜“维持现状”,却始终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内涵“两岸同属一中”,一年来迄未完成陆方期待的“答卷”,两岸之间也未能获致可行的替代性新论述。蔡英文近日倡议的“三新论”更无法获得陆方认同。两岸的制度化协商渠道与对话沟通平台停摆并中断。无怪乎,一年来台湾“国际参与”的空间大受限缩,如去年9月台湾不再受邀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大会,今年5月台湾也无法再受邀参与“世卫大会”(WHA)。而且陆客来台大幅减少,大陆省市所组来台採购团更是少之又少,两岸关系严重倒退,堪称已进入“寒冬期”。
最后,蔡当局之所以政绩乏善可陈及引发各界强烈反弹,最大原因即是假藉转型正义之名,行清算斗争之实,且不断扩权,企图走向专制,使民进党可以长久执政。蔡英文更藉司法改革,想干涉司法独立,增加独裁机会。凡此种种,可谓倒行逆施,堪称台湾人的悲哀。
文:潘锡堂 作者系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