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高点已现,忧紧缩掣肘复苏进程

2017-05-27 11:30评论关闭Views: 83

屈宏斌
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加快至6.9%(去年四季度6.8%),好于市场一致预期,2017年现强劲开局。名义GDP同比11.8%,为2012年二季度以来高点。工业品价格高企,支持GDP平减指数反弹至4.6%。固定资产投资(FAI)一季度同比9.2%,高于2016年四季度的8.0%。3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反弹。单月民间投资增速也加快至8.6%。民营部门投资的改善,显示复苏势头有所巩固。

第二产业有所加速。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速3月同比7.6%,为近两年高点。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反弹,基建投资增速略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也由之前的9.5%加快至3月的10.9%。汽车消费明显反弹。

外需方面,3月进出口数据双双超预期。出口同比16.4%,为两年来高点,较1~2月的平均3%明显加快。进口同比20.3%,较1~2月的平均27.3%有所回落。一季度出口较去年四季度加快了3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则加快了2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有所收窄。受外围需求回暖拉动,对欧盟及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反弹明显,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也有所加快。进口方面,大宗商品出口国及新兴市场进口增速保持在高位,包括原油、铁矿石、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进口量价仍平稳,显示国内投资需求扩张势头未改。未来几个月,一方面全球需求回暖仍在继续,另一方面,“习特会”为未来的百日中美贸易谈判打下了良好基础,全面贸易战风险明显下降,出口前景可能较之前预期偏乐观。

通胀压力仍相对温和。3月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0.9%,略高于2月的0.8%。一季度CPI平均1.4%,较去年四季度回落了0.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跌对CPI的下行压力持续。其中鲜菜价格继续领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3月同比略回落至7.6%,今年以来连续三个月放缓。一季度PPI同比均值7.4%,为2008年三季度以来的高点。CPI和PPI的未来走势取决于非食品价格和需求面回暖的持续性和力度。预计未来几个月CPI温和回升,而PPI受高基数效应及需求小幅回调影响而从高位逐步回落。

工业部门补库存进程仍在继续,但势头趋弱。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新一轮紧缩政策未来几个月逐渐显效。除了对于购房者的限制更加严格外,按揭贷款政策也有所收紧。监管部门对于理财产品规模扩张及其他表外业务的监管收紧,可能影响融资可得性和市场风险偏好。另一方面,随着库存水平随需求调整,补库存强度也将逐步下降,同时也反映在PPI环比趋缓。

短期高点已现,需求面扩张势头趋缓,意味着政策层面仍有空间维持其相对宽松的立场。财政政策宜积极支持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同时,尽管央行仍致力于通过提升短期利率和收紧金融监管来保持流动性紧平衡,但仍应避免全面的货币政策紧缩。短期内央行的宏观审慎评估(MPA)框架调整,以及银监会监管新规的实施已引起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过早收紧的担忧,并可能掣肘复苏进程。我们认为,总体通胀压力仍温和,CPI受食品价格下跌而保持低位,也为央行保持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创造了条件。

前瞻的看,政策紧缩保持结构性和渐进的特点,有助于实体经济复苏势头的巩固。民间投资从2016年7月-1.7%的低点反弹至今年3月的8.6%,是本轮复苏进程中最大的亮点。民间投资回升表明,3月投资增速加快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回暖、制造业和工业部门复苏,房地产投资短期加速亦有贡献。基础设施投资有所减速,但PPP融资仍有助于支持基建投资在未来几个季度保持相对平稳,而且这一融资安排可能有助于短期内加杠杆压力的缓解。此外,经济复苏,紧缩压力缓解,部分归因于出口增速超预期。未来改革的加速,包括清理僵尸国企以及为中小企业减负等政策的落实有助于提振商业信心,并支持增长回暖进入可持续扩张。

文 屈宏斌 作者系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