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实力变化与展望

2017-05-17 11:14评论关闭Views: 120

shilizhanwang

众所周知,早在2010年,中国既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又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资料,以现值美元计算, 2016年美国GDP总量约为18.6万亿美元。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人民币,约合11万亿多美元。

不过,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依据购买力平价所进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美国中情局从1962年起每年都要出版一本《世界概况》,从1981年起改为公开出版),2015年全球GDP前五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占全球17.1%)、美国(15.8%)、印度(8%)、日本(4%)和德国(3.37%)。但中国方面一直不承认购买力平价所得出的经济实力结论,因为,当今世界美国仍保持了全球超强的地位。美国依然是世界金融中心、世界科技中心,是全球资讯文化网络所有主要品牌的生产商,依然是最强的军事大国。

2016年中国GDP规模逾11万亿美元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2015年中国GDP增长6.8%,而美国的增幅是2.6%(事实上,在经历了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GDP年增长率从未超过2.6%。);2016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堪称“抢眼”,GDP同比增长6.7%,为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相较而言,2016年美国GDP增速仅为1.6%,创下2011年以来最低,也大幅低于前一年的2.6%。虽然中国的GDP规模正在快速与美国接近,而且增长速度快过美国好几倍,但国际舆论却对中国经济增长所遭遇到的困难以及经济增长前景十分担心,而很少有人对美国经济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从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来看,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自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居全球首位。如果按照2015年价格计算,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更高。根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美国、日本经济增速分别为6.7%、1.6%、0.6%,据此测算,三国增长对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3%、16.3%、1.4%。

从人均GDP水准来看,2016年中国人均GDP约为8500美元,不仅不到美国人均GDP约5.7万美元的六分之一,甚至只为近年来困难重重的俄罗斯人均GDP2.37万美元的三分之一。按照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所确定的标准,中国的人均GDP虽然已经达到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准,但在全球的排名靠后,甚至不及一些非洲国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的人口规模约为13.8亿,而美国只有约3.4亿,而且由于中国仍有数千万人口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要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准,难度非常之高。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在2017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同时维持中国2018年增长预期6%。事实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2017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确定在6.5%。而IMF对美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估则小幅高于2%。这意味着,“中国速度”仍将继续发力。根据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和增长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2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GDP总额可能接近或者达到美国的水准。

中国经济已经站上一个新台阶

可喜的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近年来不断趋于优化,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上升为51.6%,比上年继续提高1.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0.8个百分点。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年15.8个百分点。这其中,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成为消费增长的亮点。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提升至12.6%。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成为全世界的领导者。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八年来的发展史,国际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理论能够解释中国经济现象,中国经济无论规模、水准,还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台阶上。

今天的中国经济就像是一架已经升空的大型飞机,在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州城市群、珠江三角州城市群三大区域引擎的推动之下,正在以巡航速度高空飞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无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三大要素,即经济中心、经济腹地与经济网络。经济中心亦即城市中心,其功能就是集散人、财、物等各种生产力要素,而经济腹地则是经济中心所能够辐射到的集散范围,经济网络就是经济中心辐射经济腹地所依赖的交通、资讯、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一般而言,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都是相辅相成的,经济中心越强大,对经济腹地的影响就越大,对经济网络的要求也越高;经济腹地越大,本身就意味着经济网络已经具有广阔的延伸能力,从而越有利于经济中心的成长;而经济网络越发达,就越能够提升经济中心对经济腹地之间的辐射强度。

中国的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州城市群、珠江三角州城市群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对于整个中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带动作用。还应该看到,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也已经形成了诸如成都重庆为龙头的西南城市群、武汉长沙南昌为龙头的中部城市群、西安太原兰州为代表的西北城市群等等,这些次级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力虽然不及东部三大城市群,但对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目前,从东往西,中国的城市经济中心已经形成了三个梯队,并且相得益彰,有了这些城市经济中心,将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动力保障。

必须指出,三十多年来,中国的交通、资讯、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在的中国,村村通公路,人人有手机,高速铁路几乎贯穿所有中型城市,高速公路也通达了大多数的县域,主要中心城市之间航空往来已呈现公交化。全新的经济网络已经把中国的各大经济中心与广大的经济腹地紧紧地编织在一起。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与经济网络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动,其中所蕴含的经济能量不可估量。

2020年中国经济料超美国

应该看到,自2013年开始,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全世界的积极响应,中国各大城市群的经济腹地正在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向国际延伸。可以预言,不需要太长时间,当中国与週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完全畅通无阻的时候,中国各大城市群的辐射范围与空间将令人无限遐想,中国各大经济中心势将形成更为强大的生产要素集散功能,从而令整个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境界。

由于中国国土广阔,几乎一个省份的规模就相当于西方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所以中国经济存在着地区间的竞争,而区域竞争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因素。专家认为,从中国一些经济区域的发展态势来看,如果区域之间存在有效的竞争,且协调得当,则该区域通常发展态势较好。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该区域内30多年来形成了多个增长级,互相间逐渐产生有效竞争,从而给当地企业提供了更大选择空间。

目前,中国沿海和港澳地区的角色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不再仅仅是全球经济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领导力;也不再仅仅是内陆经济的引擎,也具有拉动整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引擎效应。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海和港澳地区的角色正在转变,各大经济中心正在密切合作,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中,统筹推进三战略和‘四大版块’发展,实施好相关规划,研究制订新举措。”这意味着以“一带一路”为统领,以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为着力点的区域协同发展已经进入推进区。中国经济将在2017年正式开啟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

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有国内专家测算,即便按照官方汇率折算,20年内中国经济体量是美国的两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而从经济增速、增长原动力、人才和创新等方面来看,中国在2020年内必将全面超越美国。反观美国,其内生创新动力可能是有限的。而中国仍然处于高速发展和变化之中,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将继续为中国从而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能。

 

文:颜安生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