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的创业热潮

2017-04-27 13:54评论关闭Views: 92

niriya

同许多国内书店一样,内罗毕大街上的书摊摆出来最多的都是成功学的“励志书籍”。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以特朗普为封面的励志图书越来越多。封面上的特朗普或是用三根手指托住脸颊摆出正在深思的表情,或是将半张脸隐藏在阴影里,露出深邃的目光。尽管造型各式各样,但是封面上的文字却都是千篇一律:“教你像个百万富翁一样思考”“特朗普为什么想让你变得富有”“特朗普告诉你事业成功的秘诀”等等俗不可耐的标题。然而书摊老板告诉笔者,往往是这些书籍卖得最好。“在内罗毕,人人都想创业,人人都想成功,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讲,踏踏实实工作养不活自己,更何况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书摊老板半是无奈半是习以为常地说道。

创业:追逐梦想还是生活所迫

根据非洲教育发展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Africa)2014年5月出版的一份报告显示,15~34岁的年轻人占肯尼亚总人口的35%,而其失业率高达67%,每年有超过100万的年轻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而肯尼亚每年至少需要创造130万个就业岗位来满足这一群体的就业需求。从数据上看,近5年来,肯尼亚GDP以每年5~8%的速度平稳增长,然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年轻人的就业需求。即使是肯尼亚排名第一的内罗毕大学毕业生,每年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即便在劳动力市场上成功就业的年轻人,其工资也难以满足自身的期望。

在此背景下,许多当地年轻人决定自主创业,自谋生路。笔者与这些年轻创业者交谈时发现,他们与国内的“创客”一样充满激情、智慧与勇气,然而在他们的谈话中,很少听到梦想、追求、拼搏等这些国内创业话语中经常听到的时髦词汇。在他们的创业历程中,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无奈生活的现实考量。

正在经营着一家小型借贷公司的彼得(Peter)向笔者谈起自己创业原因时,语气充满悲凉:“我来自肯尼亚西部的一个乡下小镇,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好好学习,上一所好大学,选一个好专业,毕业后就很容易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后来,我考入了内罗毕一所大学的商学院,觉得自己以后的人生都有了保障。可是事与愿违,三年前我从商学院毕业,尝试着在银行找一份工作,但是很不顺利。许多银行只招有“关系”的人。我在内罗毕举目无亲,也没有背景。最后有一家银行给了我一份实习工作,但是没有工资,我在那里工作了三四个月,后来就离开了。内罗毕的生活成本这么高,我不拿工资怎么可能养活自己?”

在内罗毕的创业者中,有过彼得这样经历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独立思索能力与批判精神,然而就业市场的疲软让他们感到不但不能施展所长,甚至连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不得不自己创出一片天地。“其实想想现在也挺好的,我可能的确不太适合办公室的工作。现在我每天可以见到各行各业很多不同的人,人际圈子比之前大了几倍,要是我当时没有自己开了这家公司,可能也不会有这个机会。”彼得在他的办公室忆完过去的“苦”,又开始思起现在的“甜”来。

除了像彼得这样迫于生计不得不自己创业之外,也有不少创业者是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想要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安雅(Anya)在内罗毕的二手市场做二手衣服的批发生意,她向笔者说起她的创业原因时,语言中充满激情:“我毕业就在银行找到工作。每天都见到很多大人物,还总能时不时穿着礼服参加各种鸡尾酒会、颁奖典礼。但是做多了也无聊,日子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后来我结婚了,老公是银行的管理层,家里经济有了保障,我就辞了工作,自己出来开了这家店。我想要自己的孩子上内罗毕最好的私立高中,不过学费就要一年十万美金。要是在公司工作,除非是高管,否则孩子一辈子也上不起。我的生意现在虽然还很小,但是我有耐心,我会等着生意慢慢做大,到时候就能赚很多钱让孩子上好学校。三年前我刚开始入行的时候,只有一家店面,现在有三家。明年我还打算在城郊的小镇再开几家店,我对自己的生意非常有信心。”

和彼得相比,安雅出身于肯尼亚的中产阶级,生活更加优越。父亲是肯尼亚知名建筑师,家里两个兄弟也都先后创办了自己的IT公司。对她而言,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更承载着她对自己的抱负和对下一代的期望。然而,这种抱负和期望也是建立在对于现实与金钱考量之上的。用她的话来说,她不爱二手生意这个行业,而是热爱这个生意带给她的利润。

Foundry Platform:肯尼亚的车库咖啡?

对身处北京的创业者来说,位于海淀西大街的车库咖啡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创业圣地”。车库咖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咖啡馆,还为身处其中的创业者们提供低廉的办公环境和支持性的配套諮询服务。车库咖啡的网站上这样定义自己:“车库咖啡不仅仅是创业者的低成本办公场所,也是投资人的项目库”。

肯尼亚年轻人的创业热潮也同样刺激了当地“孵化器”产业的发展。不少房地产商将自己的房产包装成创业孵化器,将一个个房间改装成办公室出租给年轻的创业者们,而铸造平台(Foundry Platform)就是其中之一。

铸造平台位于内罗毕市区办公楼最为集中的Westlands地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院中。平台老板把一座五层写字楼的四层和顶楼改造成孵化器来迎合年轻创业者对办公场所的需求。即使是阳台也被放上了办公桌,改造成了简易办公室。而在顶楼是一个露天的咖啡厅,成为创业者们相互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及招待客户等活动场所。

铸造平台将办公室分成了不同等级。最贵的办公室是一间只有六七平米的独立房间,仅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个书柜,也是整个平台最像办公室的房间。使用者每月向平台缴纳大概五百美金的房租。而其餘房间则根据私密性、位置等因素以一百五十到四百美金的价格出租。不少创业者仅仅在平台的公共区域租一张与他人合用的办公桌,来运营自己的小公司。

现在整个平台大概有十家小型公司入驻,涉及的行业也是各式各样。根据笔者调查,其中包括一家五个人的小型保险公司,一家三个人的私人借贷公司,两三个做手机App开发的小型IT公司,剩下的大多数是从事諮询、外贸等行业的自由职业者。

从创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铸造平台产生了一种微型的“产业集聚”效应。年轻的创业者们不仅仅在经验与人际关系中相互扶持,同时也在业务上相互促进。一个做IT的自由职业者向笔者透露:“我要是需要买保险,根本不用走出办公楼,只要敲敲隔壁的门,跟我做保险的‘哥们儿’买就行了,他们的保险比大公司要便宜很多。”

作为平台的管理者,铸造平台还经常为其中的创业者组织创业讲座、酒会等活动,帮助创业者们拓展视野,发掘人脉,寻找投资者。这也在暗中附和着该平台的经营理念——共同开始,共同进步(Start Together, Grow Together)。

像铸造平台这样的创业孵化器在内罗毕并不少见,而且越来越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市场对于创业热潮的一种能动反应。

肯尼亚创业的困境

对于内罗毕年轻的创业者们来说,创业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在创业路途中,有着众多的困难与险阻。而资本柜乏是其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不少创业者在创业初始阶段能够从自己的亲属网络中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资助,但是在发展阶段,资金缺乏成为了事业发展的瓶颈。

对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肯尼亚小微企业来说,银行贷款是一种可欲而不可求的奢望。肯尼亚国内的各个银行,不管是外资还是肯资,都对给予小型企业的贷款执行极其严苛的标准。除了考察企业本身的资质之外,还对缴税额度、缴税年份、行业背景等做出了严格规定。然而,对于大多数创业者的小型企业而言,其发展模式还处于一种“非正规”的渠道,能够主动向政府缴纳税金的创业者少之又少,因而能够拥有足够缴税凭证并获得向银行申请贷款资质的创业者,更是微乎其微。究其原因,肯尼亚政府近乎严苛的税收政策,迫使小型企业和创业者们不得不逃税漏税。根据肯尼亚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年收入超过466704肯尼亚先令(4600美元左右)的个人必须向政府缴纳其30%作为税收。如此高昂的缴税比例,严重抑制了个人缴税的动机,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企业的发展。即使一部分创业者通过了银行的重重审核,获得了贷款资质,但是其实际获得的贷款金额也远远少于创业者所申请的额度。贷款额度的减少,不仅仅是削弱了创业者可获得的融资数量,在某些情况下,缩水的贷款额度对于创业者来说毫无帮助。

近年来,随着优步(UBER)进入肯尼亚市场,不少内罗毕市民也加入到了优步司机的行列。根据笔者的观察,一个优步司机的月收入达到八百到一千美金,要远远高于一个普通公司白领五百到六百美金左右的收入水平。这在内罗毕掀起了一场加入优步的热潮。由于不少人并无私人汽车,为了加入优步,许多司机选择向租车行租赁汽车来从事专车行业。年仅26岁的保罗(Paul)看凖了这个商机,成立了自己的租车行。他公司名下的汽车,大多是亲友以汽车实物的方式入股,双方每月平分租车所获得的收入。保罗的租车生意蒸蒸日上,然而来自亲友的汽车实在有限,为了扩大公司经营规模,保罗希望通过银行贷款为自己的租车行增添汽车。由于一辆日本二手车(内罗毕的汽车大多为进口的二手日本车)的价格在一万美金左右,他向银行申请了一万美金额度的贷款。然而等到贷款发放时,他却大失所望,因为银行仅仅给了他三千美金。保罗失望地对笔者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根本就没有得到贷款,我拿三千美金怎么买一辆汽车?”

小型创业企业融资难,还体现在投资者信心的柜乏和对创业者融资需求的冷漠。对于内罗毕拥有资本实力的投资者而言,投资给年轻创业者的风险极高。大部分初创企业不仅寿命短,其盈利能力也不如创业者们所吹捧的那样高。相比而言,其更偏好相对成熟,并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在此背景下,创业者的融资难度就更上一层楼。

与融资难相伴的另一大困境,是政府资助不利。作为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几乎完全得不到政府在税收、行政政策上的支持。由于肯尼亚近年来上马了大量基建项目,政府财政举步维艰。一方面肯尼亚政府没有能力扶持创业者,另一方面,其也希望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提高自身的财政收入。因而小微企业不仅要承担与大企业相同的税收负担,同时还会被肯尼亚的税务部门“重点照顾”,严格审查其缴税情况。从法理来说,肯尼亚政府的做法无可厚非,然而从长远来看,其对待小微企业的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鸠止渴。且不论来自小微企业的税收是否真的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其财政状况,其激进的征税行为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已经严重扼阻了当地年轻人的个人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

尽管遭遇到如此多的艰难险阻,肯尼亚的创业者们正在逐渐为当地经济注入难得的活力,带来可观的资本收益。以保罗的租车行为例,保罗每个月向车主支付四百美金的收益,以一辆二手日本车一万美金计算,投资保罗的租车行,每年的资本回报率高达48%。如此高的资本回报率,反映出了两个现实情况:第一,肯尼亚的小微企业资本稀缺,使用资本的价格昂贵;第二,肯尼亚的年轻创业者们有能力回馈投资人的信任,他们所缺乏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文 麻博洋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