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香港财政“富人病”

2017-04-27 13:49评论关闭Views: 138

香港

毫无疑问,香港公共财政患上了“富人病”,在持续录得巨额盈余之下,社会的争论焦点,都在是否使用盈余、或者怎样使用盈余。相比其他发达地方,例如欧洲之类仍处紧缩状况,是否紧缩已非问题,问题都在怎样紧缩,以致闹出许多游行示威。香港公共财政的“富人病”,无疑使人羡慕不已。

香港累积财政盈余非常可观,为GDP的160%

香港公共财政的“富人病”有多严重?不妨看看以下数据。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显示,香港上年度的财政盈余高达928亿元,差不多相当于GDP的4%。相对来说,强如中国内地大陆,去年也录得了财政赤字,相当于GDP的3.8%;最新两会则作出预算,今年赤字率将为3%。至于美欧方面,普遍财政均现赤字,例如美国便有相当于GDP的3.2%,英国更为4.4%。唯有德国能够录得盈余,惟幅度亦仅不足1%。可以看到,香港的财盈状况非常可观。

重要的是,这不是单单是一年的盈余,香港公共财政已经连续十多年录得盈余,以致财政储备也水涨船高,最新便超过了9000亿元,以此趋势来看,突破1万亿元恐怕指日可待。9000亿元有多少?这相当于香港24个月的政府开支,亦即未来2年财政收入归零,相关储备也足够应付。如果计及外汇基金的3万多亿元,则总体数字更达到GDP约160%!反过来,愈来愈多地方的公共债务,却超过GDP的100%,包括美国、意大利、以至日本。

比喻言之,香港是个年年盈余且身家丰厚的富人,其他地方则年年蚀钱兼不停举债度渡日,两者差距堪比天壤之别。

然而,重点问题是:为甚么香港能够患上“富人病”?一般最简单的答案,当然是收入多、支出少,甚而收入愈多愈好、支出愈少愈好,否则,又怎能年年有余?然而,香港情况却非如此。以上答案,仅仅答对了一半。

服务质素优于世界同侪,支出少但效率高

的确,香港公共财政的支出偏少。虽然,过去5年,政府经常开支年均增加了7.2%,以致累计增幅多达41.4%,预计本年度的经常开支便达3710亿元,而计及其他非经常开支,政府总开支更达4914亿元。不过,香港公共开支水平一直维持在相当于GDP的20%左右,自从回归以来都没超过22%。环顾世界,毫无疑问是处于极低水平。例如,美国政府开支便多处于GDP的三成多,欧洲国家则普遍为四成以上,至于法国、希腊和一眾北欧国家更超过GDP的50%。

与其他福利主义国家相比,香港的公共开支当然远远不及。但问题是,香港的社会保障不也非常完善吗?由12年免费教育、大专以上亦有资助贷款(grant / loan),到公营医疗服务价廉物美、急诊症室仅仅收取象徵性式的100元费用,以至福利安全网极之广泛,既设法排除任何漏网之鱼,又有林林总总的针对儿童、长者及其他弱势社群的措施,即使近年出现置业困难问题,但全港栖于公营房屋的人口比例达到四成半。,凡此种种,均显示香港拥有优良的社福制度,胜过许多其他地方,可谓节俭之余生活又好。

就以教育为例,香港教育开支高占整体经常开支的两成左右,乃基建以外的最大组成部分;不过,由于香港整体开支较少,故以GDP衡量的话,相关开支仅仅接挨近4%,比较美欧普遍达到5%至6%,以至芬兰的7%,无疑较为输蚀。但是不过,以PISA成绩来看,香港教育则长年名列前茅,整体得分持续处于世界首三名内,显示投入少不一定等于回报差;事实上,同样在PISA表现极佳的新加坡,其教育开支亦纸只占GDP的3%,比较香港还要低,证明发展教育并非纯粹拼金钱投入的量,教学质素或许更加重要。

再以医疗为例,其占香港整体经常开支的比率亦达17%,即相当于GDP约3%;同样地,较诸美欧地区政府医疗相当于GDP的8%至9%、,亦占政府开支的两成左右,香港比率无疑矮了好一大截。可是,眾所周知,香港人的人均寿命一直领先世界,且较许多发达国家还要长好几年,;这岂不又是一个投入少、回报大的极佳例子?人均寿命与香港叮噹马头的日本,其政府医疗开支亦跟美欧地方一样相当于GDP的9%,惟以“性价比”来说,似乎香港就更胜一筹。

由此可见,以上无疑证明一点:就是香港在各个方面的公共投入虽然不高,但是服务质素却优于世界同侪。重点是如何做到?答案大概在于政府高效。查多个政府效率排名榜,包括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等等,香港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正是国际社会对港府工作的肯定。否则的话,香港政府支出偏少,以致服务质素又恶劣,就断不可能是个优点而就会产生严重问题是缺点,也不可能维持“小政府”这麼久的时间。所以,“小政府”支出少的大前提,乃是政府必须高效、服务必须优高质。

简单税制确保经济竞争力
收入也少,简单低税增强竞争力

香港公共财政在支出不多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同样不多。

首先,香港奉行简单税制,利得税税率极低,统划一纸只有16.5%,乃属主要经济体之中最低之一,虽然未及其他“税务天堂”,例如爱尔兰的12.5%,但较新加坡的17%、欧洲普遍的20%以上、以至美国实际税率的38.9%都要低。至于薪俸税,计算固然较为复杂,存在著累进性质,又有个人免税额、子女免税额、供养父母和兄弟姊妹免税额等等,唯惟单纯以最高收入者的17%最高税率来看,则同样是非常之低。,反观,其他发达国家就动輒高高很多达数十巴仙,例如欧洲、加拿大、澳纽就差不多是50%,部分北欧国家甚至是50%以上(法国75%富人税则胎死腹中)。而更重要的是,香港并没任何销售税(sales tax)或增值税(VAT),利得税和薪俸税已是港府的两大收入来源。

故此,香港的公共财政收入,仅仅相当于GDP的20%左右,即是与跟开支水平相若——--当然,实际比率是更低一些,否则就会入不敷支、出现财赤了。而对比其他地方,为了应付相对高昂的政府开支,实不得不致力开拓收入来源,这也是上文提到导致那该些地方税率偏高的主因,;而遗憾的是,那该些地方的收入增幅往往跑输开支,以致政府年年录得赤字兼且债台高筑。

的确,支出多、收入多,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支出增多的同时,收入也必须同步增长方成,例如增加税率,而这无可避免会损害经济竞争力,结果是政府不得不扩大安全网济贫,并导致支出进一步上升,届时又要进一步开拓收入……香港得以维持支出低、收入低,正正由于避免堕入以上恶性循环,所以才可维持简单低税制度并确保了经济竞争力。亦因如此,香港才有条件不引入销售税或增值税,避免消费市场承受不必要的税务压力。

毕竟,税率高及税款多,不等于收入增,反过来很可能会因加得减;同时,税率低兼税款少,也不等于收入减。另外,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政府开支惯性偏高,恐怕一发不可收拾,这便解释了为何欧洲地区的紧缩工作举步维艰。故此,维持节俭的习惯,维持公共财政的纪律,无疑极之重要。《基本法》规定,香港公共财政“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正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宪制教条,确保了香港不致出现上述西式窘困。

恪守财政不致沦变“穷人病”

当然,香港的公共财政虽好,但不代表完美。收入方面,单靠利得税和薪俸税的话,税基无疑严重偏窄。,就以最新一份预算案所指,此两项收入仅占下年度整体政府整体收入的四成左右,反观地价收入和印花税则分别料占两成和一成,有鉴于后两者的收入极不稳定,尤其是利率回升可能令地产市道转淡,故此,尽管“结构性财赤”一词几已绝跡,但要求扩阔税基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至于增加公营房屋的土地,无疑有助舒缓市民住屋困难问题,但亦会将原来的地皮收入变为福利开支,不无可避免对公共财政构成影响。另外,随著人口老化加剧,由社福到医疗等开支均势面临“自然增长”压力。所谓现时财政储备足够24个月使用,乃是一个按照今日情况计算的假象,假如转以人口老化后的情况计算,结果肯定大不相同。,例如,长者两元乘车优惠刚推出时纸只涉公帑3亿元,惟时至今日此一福利项目支出已飆至12亿元。可以预期,未来香港的公共财政绝对充满挑战,年年录得盈余并非必然之事。

毋让“富人病”沦变“穷人病”

究竟,香港会否由患上“富人病”,转而患上“穷人病”?关键就是能否未雨绸谬,必须以长远和宏观眼目光去审视财政状况和政策方向。事实上,美欧财政落得今日田地,正正在于坠入“庞氏骗局式”的开支漩涡,受累于昔日过于乐观的估算,肆意开出不能兑现的福利期票(亦是政治期票)。至今,问题一直都未完全解决,而仅透过以债养债推迟爆发。

说到底,香港财政要继续维持健康,实不能够离开《基本法》这支定海神针。“富人病”纵会不时病发作,例如每次预算案出台前后,均总有游行示威要求全民派钱等等,然而不过,恪守香港财政不致沦变“穷人病”,才是理顺相关情况的前提要宗旨。

文 明生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