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下的西太选择窘境

2017-04-21 17:10评论关闭Views: 123

shiqiping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西方媒体访问,表示“不希望被迫在中美之间二选一”,又说,现在新加坡与这两大国的关系都很好,但不是说未来就不存在问题。与此同时,新加坡副总理赴中国访问,向中方表示,中星两国关系将“与时俱进”。这句“与时俱进”真是意在言外,可圈可点。

新加坡与中国一向交好,长达数十年,但最近关系却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是关于菲律宾前总统提出的南海仲裁案,新加坡似乎讲了些原本根本无需表态的话,这些话让北京听了很不舒服,二是关于TPP,特朗普在竞选时就宣称要退出,这让日本与新加坡相当紧张,李显龙为此还专程访美,并力劝美国不要退出TPP,这当然也有异于新加坡一贯以来始终谨慎力求在大国之间保持中立的风格。于是就出现了去年底新加坡九辆装甲车在香港码头被扣留检查的事件,这批装甲车据了解与新加坡及台湾之间的军事训练合作有关。该批装甲车经两个多月调查后返回了新加坡,过程中新加坡官方也一再表示尊重“一个中国”原则。事件落幕后,才有了李显龙的讲话及新加坡副总理访华时的表态。

无独有偶,最近中、韩关系也因为韩国允许美国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而发生变化,萨德事件会如何冲击到中韩关系及东北亚形势,仍有待持续密切观察。

韩、星事件不同,本质则一,都是西太平洋地区在中美两大强国博弈之下的尴尬处境,“两大之间难为小”。

回顾以往到现在,整个形势变化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49到1998,中美基本处于对立状态,美国分别与西太从东北亚的韩、日、南下经台湾地区,再南下到东南亚诸国及澳洲与新西兰,建立了各种军事同盟或合作关系,等于对中国大陆构成了一个围堵圈,也等于实质上为美国把整个太平洋圈成了一个内海。就这个阶段,一众西太的国家与地区还不致面临到在中与美之间选择的问题。1979年开始,一方面中与美正式建交,二方面,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全球化接轨,所有西太一众国家与地区甚至美国自己,都与中国大陆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经贸关系,但在安全上,这些国家和地区还是与美国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所以这个阶段,对一众亚太国家与地区而言,也不存在必须在中与美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又接着,大约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快速崛起,中国已不甘于就在家门口(黄海、东海、台海、南海)还被美国势力围堵。作为第一步,中国必须先把这四个海的任何敌对势力排除,这就相当于要把这四个海建构成一条中国的护城河,而此一努力,在实质上必然与美国原本的太平洋内海产生矛盾,这种在地缘上的河(护城河)海(内海)之争,压力及矛盾都集中在西太的第一岛链之上,这个时候(即第三阶段)几乎所有在西太的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面临到李显龙讲到的“二选一”问题。这个范围甚至还包括了澳洲,最近澳洲召回了所有驻外大使回国,应该是共同评估与讨论整个地区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为今后的正确因应做好准备。

对一众亚太国家或地区而言,已然来临的选择窘境势将随着中与美在这个地区的博弈而益趋明显,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字:势。顺势而行,见势而为。而这个势,主要又取决于三个方面:

(一)经济的吸引力。1980年代中国尚未改革开放,西太经济基本与美国掛勾,但时移势易,西太地区最大贸易与投资对象几乎全都从美国变成了中国,此一趋势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变且还将持续强化。

(二)军事的介入与反介入能力。早先美国在四海的介入能力正面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的挑战,此一趋势持续,最终中国或将把美国在此一地区的排挤在第一岛链甚或第二岛链之外。

(三)中美综合国力消长。在这方面,一带一路将会起到关键性的深远影响。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发展下,李显龙所谓的“二选一”的窘境估计也不会持续太久,它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文:石齐平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