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日本经济依然龟速前行?

2017-02-14 16:08评论关闭Views: 87

guisu

2016年12月12日,日本京都清水寺公布了投票选出的2016年度代表汉字:金。日本人选择“金”作为2016年度代表汉字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日本在里约奥运会上取得不错的金牌成绩;前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因为金钱问题下台;因一首无厘头歌曲PPAP突然爆红的歌手PIKO太郎的金色衣装;还有特朗普的招牌金发。其实,“金”这个字并不是第一次成为日本的年度汉字, 2000、2012年,加上今年已经是第3次当选。在日语里“金”字有两个读音,按照上述理由今年被选上的应该读作“KIN”,也就是金色之类的东西,但另一个读音“KANE”则代表金钱的意思。笔者认为,“金”这个字频繁成为日本的年度汉字,除了上述表象理由之外,更深层其实隐含着日本人对于日本经济的期待与焦虑。

2016年“黑天鹅”频降,日本经济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6月,发生了第一起“黑天鹅”事件——英国公投脱欧。6月24日英国脱欧消息传来之后,日元汇率一度涨至1美元兑99日元左右,达2013年11月以来新高。同一天,日经指数暴跌近8%,下跌1266点,创近16年来最大跌幅。

第二起“黑天鹅”事件是特朗普当选美国下任总统。特朗普在竞选中批评TPP、指责日本不支付驻日美军全额军费等,这些极其不友好的信息使得日本上下都捏了一把汗。而特朗普当选后,不仅TPP被否决,就连日美同盟都面临危机。

紧接着12月5日,意大利修宪公投被否决的结果出炉,而这可以说是本年度第三只“黑天鹅”。意大利总理伦齐发起的修宪公投,意图想要削弱参议院权力、加快立法效率,很大程度上保持政府的稳定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然而修宪公投失败、伦齐辞职,目前民调满意度最高的“五星运动”可能组建政府上台执政,而“五星运动”可能将会带着意大利退出欧盟。公投结果揭晓隔夜,亚洲股市开盘普遍下跌,亚洲市场欧元汇率也跌至1:1.05的年度最低,美元、黄金、日元小幅走高。
2016年种种黑天鹅事件,让关注日本经济的人们如坐过山车一般,情绪忽上忽下、时晴时雨,这也使得对于日本经济的观察更像雾里看花。但是,只要安倍政权还在持续,主流的安倍经济学还在施行,那么对于日本未来经济态势的预判还是有迹可循的。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安倍经济学是日本模仿了“里根经济学”制定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内容被称为“三支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然而实施三年以来,可以说是收效一般。自2015年下半年起,安倍再次提出“新三支箭”,包括发展经济、改善社会保障、支持儿童培育三个主要内容,目标是通过加强经济政策措施提振日本经济,力争使日本GDP在2020年左右达到600万亿日元,与此同时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而解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旧三支箭”的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整体上拉动了CPI指数的上升。不过,仅仅依靠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足以带动疲软的日本经济。2012年后日本GDP增速缓慢,2014年更是出现了第二次0.1%的负增长。根据日本内阁府新发布的2016年7~9月的GDP二次速报,2013~2015年三年实质的GDP增长率平均为每年0.5%,截止2016年上半年,GDP增长率约为0.8%~0.9%。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推测,2020年梦想的600万亿日元GDP增长,可能也就只是“梦想”。

从2015年开始,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启动加息进程,而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想借此刺激经济增长、达到通胀目标。日本央行2013年4月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在2014年10月扩大规模。2015年7月日本央行表示将持续维持宽松政策,维持货币基础年增80万亿日元的计划不变。但实际上2015年8月日本核心CPI同比下降0.1%,为2013年4月以来首次同比下滑,9月仍下滑约0.1%。这无疑是政策无力、事与愿违的一种表现。所以彼时市场仍猜想日本央行是否会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规模。

“不服输”的安倍政府在2016年1月29日宣布:从2月16日开始调整各家银行在日本央行的存款利率,由之前的0.1%调整到负0.1%。这一调整也被看做是2016年安倍进一步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举措。因为日本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一直声称负利率没有用处,所以日本银行引入负利率的举动实在令市场意外。负利率实际上刺激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进行放贷,降低企业和家庭的储蓄意愿,增加消费、贷款或投资意愿,进而刺激经济活动。然而负利率没有有效缓解日本持续了多年的通货紧缩,反而造成了日本银行业指数大跌6%,对较弱的日本地方银行而言,负面影响尤为严重。

“安倍经济学”的消费税措施

2013年“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就一直将提高消费税作为重要的一部分。2014年4月1日,安倍政府将消费税从5%调至8%。目的是希望通过增加税收来改变国内通缩状况、削减公共债务,从而筹措不断增加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障费用,推动结构性改革。根据日本内阁公布的数据,上调消费税每年可带来8万亿日元财政收入。然而日本政府的债务总额截止2015年12月底就已经达到了1044万亿日元,所以可以说增收的8万亿日元是杯水车薪。

安倍政府原定在2015年10月将消费税提升至10%,但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推迟上调消费税时间,改为2019年10月。而瑞穗银行行长佐藤康博也曾表示,如果安倍推迟上调消费税而不就政府后续如何削减赤字给出解释和解决办法,日本将面临信用评级下调的风险。事实上,无论消费税上调与否,都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风险,都会对日本政府的信用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最重要的是拿出财政重构的清晰方案,这样日本政府的信用才不会受到很大损失。为什么消费税关系到日本政府信用?因为日本政府长期债台高筑,债务总额与GDP的比率高达400%,位居世界第一位。所以提高消费税是日本实现初步政府盈余的长期努力的一部分,说白了提高消费税是还债的稳定保障,不过正如前文所述,就算是消费税提升到10%,再加上疲软的1%左右GDP增长率,对於大幅减少债务仍是可望不可及。

其实在2015年的一段时期,由于内外需求的拉动,日本经济曾出现过短暂的复苏。2015年第一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长1.1%,为一年多来的最大涨幅。但之后由于日元升值、国内通缩持续导致的内需低迷,加上上调消费税为8%之后,日本家庭支出出现持续萎缩,使得经济复苏迹象转瞬即逝。尽管之后消费支出同比增长呈缓慢增长态势,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渐渐回升,但整体来说还是势头不强。由于家庭消费支出占日本GDP比重约为60%,内需的颓势若不能改变,也难谈日本经济复苏。

国际石油市场的牵绊

再来看一个与日本经济关系十分紧密的要素,那就是国际石油市场。众所周知,日本是个石油资源相当匮乏的国家。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前,日本积极开发核能和其他清洁能源,但是仍然离不开石油能源。战后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很多大起大落,无不与石油价格高低直接相关。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日本减少了核能的开发与使用,对石油的依赖显得更为严重,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家。除了能源上的依赖,日本利用大量廉价石油积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虽然起步晚于欧美大约30年,但是现在的生产能力却仅次于美国。石油化工业推动日本迈入重化工业时代,电机、电子、汽车、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工业也逐渐形成并茁壮成长。也就是说,如果战后没有大量进口廉价优质石油,就不会有现在竞争实力强劲的重化工业发达的日本。

近两年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导致原油价格一度下跌到20美元一桶,现油价也仅为约36美元一桶,如此的低油价按照一般水平对比,预计将为日本节省至少250亿美元。日本也是借此机会大肆进口石油储备,意图将利益放至最大。然而,这样的市场局面究竟能持续多久呢?根据IEA月报,原油市场有望令油市2017年上半年每天供给短缺60万桶,帮助油价温和上涨、缓和现在的供过于求局面。虽然日本现在的石油储备十分可观,但油价上涨还是会对日本造成影响。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由於缺乏精神準备,消费者出现了“抢购风”,加剧了通货膨胀;耗能多的企业由於石油价格猛涨,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工业生產大幅下降,整个国民经济一度陷於混乱状态。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时,日本虽然相比之前更能承受住压力,但是猛增的石油进口费用造成了巨额贸易逆差,外汇支出也大幅增加。虽然没有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袭来的混乱,但是日本也因此陷入了长期低迷的经济萧条局面。所以,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在2017年回升并且持续走高的话,本来就疲软的日本经济发展状态,也许会变得更加有心无力。

2017年,安倍政权并不会受到太大挑战,这也就意味著安倍经济学还会以不同的形式持续下去。按照安倍经济学之前的表现及上述的诸多问题,对于2017年的日本经济,我们也不敢抱有太多的期待。

当然,日本作为老牌发达国家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依靠其传统优势行业以及高科技行业的支撑,其经济依然会以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龟速前行。12月16日,美联储公布了加息信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到0.25%至0.5%的水平,并暗示明年加息步伐将更快。这对於日本来说无疑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甘霖,美元走高、日元贬值也将会缓解日本的出口压力,也使得安倍经济学有了新的契机。

文:周曙光 谭正圆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