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海形式的两套“三个均衡论”

2016-11-15 09:25评论关闭Views: 182

shiqiping

所谓两套,一套是我以前讲的,一套是新的,作为对第一套的补充。

第一套指的是所谓 “小、中、大”均衡,意思是台海形势只有在小、中、大三个均衡都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方能获得持续的稳定。否则,不论是其一、其二,或其三出现了失衡,台海形式的稳定就出现变数了。

其中,小均衡指的是台湾内部政治势力或权力版块的相对形势,如统与独、蓝与绿。中均衡指的是大陆与台湾综合实力的相对形势;大均衡,则是指中国与美国综合国力(特别是西太平洋)的相对形势。

举例而言,长期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前,台湾内部一直是蓝大于绿,统大于独,两岸的相对综合实力,台湾也不明显地弱于大陆;至于,中与美之间,美国的综合国力无疑也超过中国。于是,小、中、大三个层面同时均处于不致变动的状态,台海形势得以一直保持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均衡已出现明显变化,独已大于统。小均衡变化之时,如中与大均衡未变,则或尚能勉强维持稳定。但事实是,中与大均衡,也都在出现倾斜,因为明显的,大陆实力已大于台湾,中国实力与美国实力在西太平洋的差距也在快速缩小之中。所以,与过去比较,台海形势的不稳定性已在明显增加之中。

在这第一套的“小、中、大”均衡理论中,我使用的概念都是“相对实力”或“综合实力”,但其实,这些实力,又可以细分为三个概念,即经济的、政治的与军事的,这样的处理,对于进一步分析“大均衡”中,目前尚处于比较混沌的中、美对比,特别有意义(在“中均衡”中,这三种实力,大陆已明显优于台湾,无需再论),这即是我所谓的新的(或第二套的)“三个均衡理论”。

先从经济谈起,核心概念是GDP,如以PPP(购买力评价指数)计,中国已超过美国。如以一般概念计,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与美国差距也在逐年快速缩小之中。就两国目前经济增长率推估,大约再过15年左右,中将超越美成全球第一。另一侧面参考指标,是美国大力主导的TPP与TIIP显然已面临极大阻力,均有可能以受挫告终。中国主导的RECP则仍在稳步推进之中。总结一句,中美经济综合实力正处于从差距缩小到势均力敌再到翻转的趋势当中。

次论政治。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8年,全力以赴“重返亚太”,剑指中国的大战略中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经济,特别是TPP,前已论之;二是政治,重点在拉拢、修好及统战所有一切可以统战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一众国家;三是军事,在2020年之前,将美国全球军力的60%部署在西太平洋。在政治方面,美国一度取得上风,但最近,形式似乎也在出现转变,菲律宾从艾奎诺到杜特尔特是其一,越南、缅甸有可能是其二与其三,虽然韩国态度出现变化,但亚投行之后,G7中除美与日,餘下五国均已加入,又有很大的抵消作用。总的来看,中美双方争持得相当激烈,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美国的“安全牌”VS中国的“经济牌”,何者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而定。但必须看到,美国的“安全牌”效力极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新三个均衡轮”中的第三个,即军事形势的变化。

毋庸赘言,长期以来,美国军事在全球范围几乎都拥有绝对优势,当然包括在西太平洋,在第一岛链,甚至在中国的门口(黄、东、台、南四海)。美国的绝对优势主要凭恃的是以航母舰队为核心的高科技打击力量,就中国而言,美军肆无忌惮地在家门口耀武扬威,是蛮横地“介入”,中国的反制之道,即是发展针对“介入”的各种“反介入”手段。近年来,包括东风-21D及东风-26等反舰武器均已成熟,且迄目前为止,美军尚找不到能针对中国“反介入”的“反反介入”手段。这使美国的军事与战略专家不得不重新检讨针对中国的介入战略,甚至开始重新评估发展新一代(福特级)航母的必要,因为后者的边际效益日益,边际成本又太高。

于是,就第二套的“三个均衡”,即经济、政治及军事三个方面观察分析,可以看到中国与美国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在西太平洋,既有的差距不但正在明显缩小,某些方面甚至已出现争持拔河(政治),某些方面甚至不排除出现翻转(经济与军事)的可能了。

台海形势将如何发展,这两套“三个均衡轮” 的逻辑分析已提供了预言与答案。

作者:石齐平 系凤凰卫视着名评论员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