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避税的情理法之战
8月30日,欧盟宣布,苹果公司须向爱尔兰政府支付高达130亿欧元(合146亿美元,或969亿人民币)的未缴税款。就在一个多月前的7月6日,欧洲议会通过了题为“关于税务裁定和类似措施的决议”,或被称为“反避税宣言”。苹果公司因此成为“反避税宣言”公布后,第一个被献上祭坛的祭品。
钱留海外:合情乎,合理乎,合法乎?
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苹果,把赚来的钱留在海外,而不是美国,已经是举世皆知的“秘密”。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测算显示,苹果公司的海外现金总额高达2160亿美元。事实上,苹果并不是唯一一家将利润放在海外的公司:微软的海外利润有1080亿美元,通用电气也有1040亿美元。据非盈利性组织美国公民税收正义组织估算,美国大公司已经在海外囤积了逾两万亿美元。这些大型公司在海外的巨额财富和美国国内的经济低迷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于2013年得出过结论,苹果海外利润的综合税率不到2%,远远低于美国国内利润35%的法定公司税率。欧盟的调查显示,苹果公司在欧洲业务的实际企业税税率从2003年的1%下降到了2014年的0.005%。欧盟委员会正在调查苹果公司是否与爱尔兰达成“甜心交易”。
苹果的做法合法乎?合理乎?合情乎?苹果自然有苹果的道理。美国35%的企业税是发达国家中税率水準最高的。库克理直气壮地说,“当我们把钱带回来,我们要交35%的联邦税,再加上平均5%的州税,我想我们总的要交40%的税。我们已经说过,如果交40%的税,我们是不会把钱带回来的,直到有一个比较公正的税率。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餘地。”
苹果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梅斯特里也表示:“苹果是在爱尔兰纳税最多的公司,是美国纳税最多的公司,也是全世界纳税最多的公司。”
至于苹果是否没有了爱国情怀。“这就是现行的税法。这无关爱国不爱国。”库克对《华盛顿邮报》称,“并不是你交税越多,你就越爱国。”
应该说,合法避税是一种合理的企业行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公司要对股东负责,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减少支出。像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都会雇佣顶尖的律师,费尽心机地设计出精致的税务安排,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问题是,对企业有利的,未必对国家有利。对一国来说,资金就代表就业,代表创业和创新,代表经济发展。对政府来说,就代表税收。对政客来说,就代表政绩,代表当选。利润外流,的确降低了企业的税务负担,但也对企业所属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都会对此深恶痛绝,想方设法加以防范、打击。而企业为了达到最大的“合法避税”往往走入灰色地带。
在这一方面,谷歌的例子很说明问题。谷歌与苹果齐名,并以“不作恶”作为公司的信条,但也陷入了逃税丑闻。2016年5月的一天,法国警方怀疑其恶意逃税和洗钱,突击检查谷歌法国总部,情形很像警匪大片:凌晨时分,大约100名调查人员闯入谷歌法国总部,其中还有25名信息技术专家。据现场的一位前美联社记者称,参与调查的官员直到下午仍未离去。
谷歌在被调查之际喊冤,它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严格遵守了法国的法律,我们将积极配合政府当局,解答他们的疑问。”
检察官办公室在声明中则表示,此次搜查从2015年6月就开始了,法国金融监管部门之前接到投诉,指控谷歌法国分公司不仅恶意逃税而且有组织地洗钱。调查的目的,是确定谷歌爱尔兰公司是否是在法国永久设立的,以及这家从未在法国境内从事过任何经营活动的公司是否违反了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方面的规定。
这里的关键词是跨境经营:公司设在一国,经营却在另外一国。这就有违法的嫌疑了。谷歌的手法,其实就是在法律界臭名昭著的双重爱尔兰与荷兰三明治的避税安排。所谓的双重爱尔兰,指的是谷歌利用爱尔兰税法,在当地设立两家公司,让利润可以藉由这两家公司穿梭进出爱尔兰,为了躲过爱尔兰12.5%的税率,在穿梭过程中,资金必须暂时停泊在欧盟某个国家(如荷兰),因此被称为荷兰三明治。
倒置的税收:钱是怎么溜走的
合理避税,说穿了,就是利用法律框架的漏洞,达到避税的目的。
第一种是转移定价。这是最常见的利润转移的手段。跨国公司通过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实物或者劳务、无形资产时的不同定价来实现利润转移,从而改变税基。让收入留在避税天堂,至于成本则留在高税率国家。根据奥勒冈Reed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克劳辛估计,美国企业通过如此收入转移手法,让美国政府一年损失高达600亿美元的税收。
2014年,“避税天堂”卢森堡曝出避税丑闻,包括摩根大通、百事可乐、联邦快递、宝洁、宜家和其他340家跨国公司,都曾在2002年至2010年之间通过与卢森堡签订秘密协定大幅避税,其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转移定价。
苹果公司在爱尔兰的做法,也有转移定价的嫌疑。欧盟委员会发布的苹果公司逃税调查发现,苹果公司在爱尔兰设立了两个全资子公司,从全球各地的苹果产品制造商手中购入苹果产品,然后销售给欧洲、中东、非洲和印度市场,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和利润,都计这两个公司账上,但是,这两家公司都没有依照爱尔兰12.5%的公司税税率纳税,而是将大部分利润通过公司内部系统转入了一个设立于ASI内部但仅存在于纸面上的“总部”。例如,在2011年,其中一家公司利润为160亿欧元,但仅给爱尔兰政府缴纳了5000万欧元的税款。
第二种是在避税地设立控股子公司。比如常见的在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等所谓的“避税天堂”,开设控股子公司。
第三种是税负倒置。税负倒置指企业通过改变注册地的方式,由高税率国家迁往低税率国家,以达到避税的目的。具体操作手法通常是,通过企业间的并购,设立持股公司,也就是所谓的中间公司或者管道公司,向低税率国家转移资产股权,来实现避税目的。
今年4月4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针对“税务倒置”的最新政策。第一个被击中的企业就是生产伟哥的美国大医药企业辉瑞,导致辉瑞与艾尔健1600亿美元的巨型并购交易告吹。如果辉瑞成功收购艾尔健,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一起“税负倒置”的收购案例。并购之后,辉瑞成为艾尔健之下的公司,但合并后的公司将改名为“辉瑞”,运营中心仍然在美国纽约,本质是为了完成辉瑞公司的税务身份从美国公司变为爱尔兰的公司。
当然,辉瑞也不是傻子。辉瑞和艾尔健在合并交易的时候,就预见到政府可能会动手阻止。因此双方在交易文件中特别加了一个叫做不利税法变化的条款。在不利税法变化发生的时候,辉瑞和艾尔健均有权终止协议,辉瑞将支付艾尔健不超过4亿美元的费用及成本补偿。
果然,美国财政部新规出臺后,就构成了协议中所说的“不利税法变化”,因此双方在4月6日签署了交易终止协定,由辉瑞向艾尔健支付1.5亿美元的和交易相关的成本及费用的补偿,双方一拍两散。
“税务倒置”的直接诱因,就是美国与爱尔兰等国巨大税收差。辉瑞首席执行官IanRead曾多次表示,美国繁重的税收让辉瑞处于不利地位。如果美国政府不改变税收政策,那么公司为了减税而将注册地迁往海外的动机不会减弱。
事实上,已经有大批美国企业在迁册海外。仅2015年上半年,通过海外收购实施“税负倒置”的交易就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
建墙还是挖坑:解决方案安在?
在今年美国大选中,打击海外避税也成为一个话题。解决方案无非两条思路:一个是堵,一个是疏。一个是建高墙:通过惩罚手段,阻止资金外流。一个是挖深坑:通过降低税率,将原来流向海外资金吸引回流美国。
7月29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誓言,一旦当选将打击美国大公司海外避税和资产转移。“如果大型跨国企业一边享受税务优惠一边还把工作机会都放到海外,那我们就要让它们有所补偿。我们将把那部分钱放到它本应属于的地方——创造国内就业!”
而代表共和党的川普,则代表了另外一种思路。川普最近公布了他的税收计划,其中包括将企业税从现在的35%降到15%。这样,企业就自然而然不会挖空心思将钱留海外了。
美国大选尚不知鹿死谁手,因此人们还不知道今后美国将走上哪一条路。但是,欧洲的思路是明显的,就是构建法律篱笆,堵住税收漏洞。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是欧盟三大机构(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之一,为欧盟的立法、监督、预算机构。2016年7月6日,欧洲议会通过了题为“关于税务裁定和类似措施的决议”,字里行间,表达了欧洲议会对世界反避税发展进展缓慢的强烈不满。决议的重心是“堵”:堵住漏洞,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疏”的内容,就是建立统一税制,在欧洲的范围内消灭税收洼地。
其一,信息透明化。建立受益人登记中心和信息自动交换系统,对在欧盟国家中购买不动产和与公司签署合同之主体进行受益所有人审查。建立金融产品全球登记中心。要求对个人、公司、信託、基金会等持有的所有金融产品建立全球登记中心进行研究。同时,鼓励并保护“告密者”、记者和媒体进行税务揭露行为的合法权益。因为欧洲议会认为税务告密者有利于打击逃税、避税和洗钱行为,因此“显然符合公眾利益”,要求成员国修改国内法律以确保告密者免于刑事追究。这是因为,在卢森堡避税丑闻中,举报者反而受刑罚,欧盟有感而发,故立此规。
其二,打击避税港。建立欧盟统一的避税港黑名单。要求所有欧盟机构不得在黑名单国家开设帐户或者经营;对与黑名单国家进行非法、有害或者避税安排的公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顾问等进行制裁。
其三,税制统一化。通过统一税制,堵住漏洞。建立欧盟范围内统一的预提所得税,确保在欧盟范围内产生的利润在离开欧盟前在欧盟纳税。建立欧盟统一所得税税基制度。欧洲议会要求欧盟委员会在2016年底之前提出一个全面、强制性的统一税基方案,并儘快实行。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力度空前、措施周密的反避税的宣言,将会在未来影响欧洲乃至世界未来反避税的走向。其特点是标本兼治,既有堵的内容,也有疏的内容。其中,统一税基就是治本之道。而且,在欧洲范围内统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这听起来像乌托邦,天方夜谭,但当今世界,已经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实现了自由贸易。全球统一税基,应该是未来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努力方向。
文:萧东 作者系美国《侨报》执行总编辑
注:文章来自《东方财经》10月刊
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