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台湾历史,美国一直就是南海问题的幕后怂者
原题:从台湾历史看南海问题——专访台湾“国防部”退役空军副总司令傅慰孤将军。可以说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了导致结果出现的原因。蔡英文的表态是对的。就台湾的形势来讲,也是必然的,她不可能做出其他任何表态。但在南海问题上,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的反应。
对于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我们可能有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我想回顾一下近几年美国的亚太战略。
两三年前,美国宣布重返亚洲的再平衡亚太战略,认为这样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当时,对这个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我也曾在参加国际研讨时向美方询问,虽对方几经解释,仍未明了。但最近我看到一本书,是台大教授王晓波所着的《台湾命运机密档案》,回顾鸦片战争后台湾被割让日本的历史,对这个问题很有启发。
从日本侵占台湾的历史,看美国近现代的亚太战略
《台湾命运机密档案》这本书帮助我们重现这段历史后,可以看清这个问题。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中英签署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
但中日之间当时的形势,还并不完全与中英的情况类似。1868 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此后随着国力上升,明治政府宣称欲“拓万里之波涛, 扬国威于四方”。为此确立的外交宗旨为:修改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打开朝鲜门户;与中国订约建交以谋求在华特权,并利用清朝宗藩关系为侵入朝鲜准备。
但因当时西方列强实力强大,日本修约不易,染指朝鲜又遭拒。于是, 日本明治政府就跃跃欲试把与中国订约作为突破口,欲效仿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利益均沾”。但因日本维新过程中派系斗争激烈且国力有限,中国当时幷不惧怕羽翼未丰的日本, 甚至还存在一定的优越感, 所以拒绝了日方的不平等要求,甚至表示不欲签约。后日方再三恳请, 声称“英法美诸国, 强逼我国通商, 我心不甘, 而力难独抗, 惟念我国与中国最为邻近, 宜先通好, 以冀同心合力。”因此言打动一贯提倡“以夷制夷”的李鸿章, 中日得以在1871年9 月13 日于天津,由李鸿章和伊达宗城代表两国在《中日修好条规》及其附约《中日通商章程》上签字。
确实如此。条约共计十八条, 附约章程三十三款, 在互派使臣、领事,互享领事裁判权及平等商贸等条款外,还明确包含以下内容: “两国所属邦土, 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政事应听己国自主,彼此均不得代谋干预”。尤其应注意的是,条约最后一条规定两国如与第三国发生纠纷时,“必须彼此相助, 或从中善为调处”。
上面最后一条表明这是一个有军事互助、共同防守的同盟条约。对当时的中日关系和亚太和平而言, 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双边条约。但根据美国当时的外交国策,“要防止任何敌对美国及其盟友的霸权的掘起”,美国在当时即认为该条款对美国有害,担心中日两国的同盟,将不利于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并且将是美国的“灾难”,故企图拉拢日本,挑拨日本与中国的冲突,认为日本占领台湾是日本与美国的共同最高利益。
美国基于当时的自身利益,帮助日本占领台湾
这部分史实可能今天知道和关注的人都不多了。《台湾命运机密档案》书中揭示的史料记载,在美国驻厦门前领事李仙得(法裔,原文名:Charles William Le Gendre)的直接指导下,日本于1874年首次侵犯台湾,染指琉球。
当时的背景是,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把琉球国划为由日本外务省管辖的“琉球藩”,要求琉球断绝对清政府的朝贡关系。翌年,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同年,琉球国八重山岛民因海难69人漂至台湾, 其中54人被高山族牡丹社所杀,其余的被汉族居民救出。因当时清政府把高山族分为较开化的“熟番”和居于深山、缺乏教化的“生番”,清政府官员即向日方解释,“杀人者皆属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日方随即抓住把柄幷夸大解释,把整个台湾都说成清朝的“化外之地”。
基于自身利益,美国当时采取了怂恿并帮助日本占领台湾的策略。当时美国驻日公使德隆(C.E. Delong)称,台湾等同于“无主地”,并向日方举荐美前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给日本当顾问。李仙得于1866年被美国任命为驻厦门领事,兼任台湾领事,并于1867~1872年间经常随美国兵舰赴台,因而成为“台湾通”。1872年他受雇于日本外务省后反复强调,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东亚战略要地,日本应予占领,动武前要先就八重山岛民遇害问题谈判,以证实清政府对台缺乏行使主权的能力,并索得赔款。
1874年4月,日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远征军出兵犯台,李仙得做随军向导,美国军舰“蒙那肯”号前往声援日军。清政府委曲求全,捨琉保台,于1874年10月与日本签署了《中日北京专约》。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改名为“冲绳”。1894年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 被迫于1895年4月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此后被日本占领50年。
目前南海争端的核心实质,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今天的美国亚太战略。以1871~1895年的中日之争历史看,在日本强大后的侵略野心外,是美国以他国领土为诱饵,离间亚洲邻国、使其不得结盟,从而解除未来对美国潜在威胁的策略。
而目前形势下,比照美国的外交战略“要防止任何敌对美国及其盟友的霸权的掘起”,美国在亚太的外交和战略布局的核心与百多年前并无二异。依然是以别国领土为标的,引导亚洲邻国与即将掘起的国家间产生纠纷和领土争端、乃至兵戎相见,从而维护美国在此的霸主地位。
如果能看清美国的外交战略始终是以美国的利益为核心,理解亚太局势在百年后今天的实质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亚太战略的主线始终是美国的最大利益,这一点从甲午战争直至二战珍珠港事件,在美国与日本宣战前都表现得十分清楚。当时日本穷兵黷武,但资源贫乏,日本侵略朝鲜、 9.18占领东北、其后全面侵华以及攻占东南亚所依赖的战略物资如石油和橡胶,一直来自美国或美国默许的贸易。
美国的外交战略与我们中国传统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而在今天,无论南海问题的形式如何变幻,无论有无仲裁、或者仲裁结果如何,都不是问题的实质。实质是中美关系和美国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南海问题当事国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人利用而不知。
不仅如此,应对今天已经升级的争端局面,要以釜底抽薪的战略化解目前危机的核心因素。想办法请美国回到美国自己的地方去;与越南、菲律宾这些有争端的国家以双边形式自己解决争议,与他们及更大范围的东盟成员国加强合作,支持其目前发展急需而又紧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南海问题目前升级,究其实质,是美国重返亚太,成为与中国有争端的东南亚国家背后的支撑力量。这固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但也一定要明白,美国此举幷不是为了这些东南亚争端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美国自己在亚太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也并不见得符合东南亚与中国争端国家的最佳利益。所以,这是中国与南海争端国家认识问题幷解决问题的关键。让美国回到美国,在没有美国影响的情况下解决争端才是最优的解决。
在全球倡议世界和平,乃根植于普世精神和道德原则。美国这种以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在全球各地制造纷争,引发冲突之战略,实不可取。
南海问题,要能彻底解决,必须请美国人回美国,美国纸需做公正的第三者。
南海问题要由南海周边国家,坐下来共同协商解决,大家才能得到最大利益与永久和平。
本刊记者:杨彦春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