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L型的全球经济何时翘尾?

2016-08-15 14:33评论关闭Views: 196

shiqiping

前不久,《人民日报》访问“权威人士”,谈到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权威人士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走势是一个L型,而且将至少维持一、两年以上。

L型经济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也同样存在,它其实是一个“后金融海啸时代”的普遍现象。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之后,全球金融经济空前震荡危机,以美、欧、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先后实施高度宽松的“量宽” (QE)货币政策,几个月后,局势终告喘定。当时各国经济学家对往后走势的看法相当分歧,有乐观派(V字型)、相对保守派(U)、不确定派(W)及悲观派(L)。

我却独排众议,认为应该是一个很像名牌商标的“LV型”。理由是:1.全球实体经济极为疲弱,看不到需求;2.各国大印钞票虽不进入实体经济,却会流入股、汇、楼等资产市场,造成这些市场价格的巨大震荡或狂澜。现在看来,我讲得没错。

显然,“后金融海啸时期”全球(包括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严重疲弱。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因此提出一个“长期增长停滞”的概念,形象地说,就是“L型”的意思。为什么全球经济会进入L型?为什么全球实体经济的需求如此疲弱不振?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1.全球大范围的人口老化趋势。除了印度、非洲及一众穆斯林国家,人口老化在发达国家及新兴国家几乎已成了一种普遍现象;2.全球大范围的贫富恶化现象。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国QE政策正进一步加剧此现象的严重性;3.去泡沫化。各国不得不针对之前造成的经济泡沫採取矫正措施,也就是“去杠杆”。

这三个原因,除第三个可以看作是阶段性的现象外,前两个应该都是结构性、长期性的趋势。因此全球经济前景并不令人乐观。除非,有新的需求出现。

从理论上讲,需求的产生不外几种情况:

1.自然性需求,即人口自然增长产生的需求。由于人口老化,这一条,难寄期待。

2.矫正性需求,即为过去错误的政策进行补救而产生的投资需求。这一条,由于人性弱点(搭便车及不见棺材不落泪心理)也不宜过高期待。

3.创新性需求,创新与技术进步往往可以产生巨大需求。但这一条,可遇而不可求。

4.破坏性需求,主要指战争或天灾。如果发生,会产生巨大需求,但谁都不希望发生。

5.改革性需求。因改革特别是针对体制改革而产生的需求,这主要指中国。因为中国的体制还有极大空间可以改革。发达国家体制基本已经完善,所以改革的空间极小。

全球的L型经济能不能出现翘尾的希望,很大程度可以寄託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上。

首先,中国人口规模巨大(14亿),巨大的民生需求如食、衣、住、行、育、乐、医、安中,除了衣与食基本上已温加饱了之外,其餘需求恐怕都还远远未满足。要满足这些需求,就要靠改革。比如进一步的教改、房改、医改……纸要改对了,需求就极大。

其次,中国在技术进步及创新方面潜力很大。通过改革释放出的技术与创新能量,将会大大提升“创新需求”。

最后,中国不但有庞大的潜在内需,还有一种我称之为既非内需又非外需,既是内需又是外需的“亚需”,也就是在亚、欧、非大陆上所存在的庞大基础建设需求,所谓“一带一路”是也。

全球的L型经济何时出现翘尾,应该更多地寄希望于中国的改革。改革,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也是全球经济最大的红利。

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东方财经二维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