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一带一路”奖学金计划受阻,港府需找新方式

2016-08-10 14:02评论关闭Views: 143

xianggang

香港特区政府提出设立“一带一路”奖学金计划而遇上重重阻力,完全不让人感到意外。以目前特区政府施政的状态而言,遇到阻力是常规而不是例外;过程不顺利,可以说是常态。不过,话又得说回来,今次遇上阻力,又并非单纯是反对派一手造成;部分建制派反应冷淡以及表示有所保留,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将整件事情理解为某些人刻意阻挠,肯定是太过简化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将问题归功于某些人蓄意“搞破坏”,无助于认真检讨究竟特区政府本身又有无不足之处。

特区政府在推动“一带一路”奖学金时所遇到的问题,都是很典型、很常见的特区政府施政能力不足的情况。问题之一是特区政府准备功夫做得不好。一开始是将奖学金定为对外国学生来港进修的资助,到遇到批评时才修订为双向的安排,即亦包括资助本地学生出外留学。这表面看来是技术问题,但多多少少反映出事前准备不足,没有全面估计外间的反应。在准备不足的背后,其实是目标并不清。

既然是重点项目,有关的政府官员不是应该早有计划,并且有明确的方向吗?如果奖学金只针对外国学生来港升学,那预期的效果是些什么呢?是促进国际友谊与联络?是提高香港对外(即“一带一路”的国家)于文化层面的了解?有关的政府部门有没有认真想过,其实应该要怎样完善各种安排,才能够做到这样的效果呢?如果又是再次很随意的吸引一些外国学生来香港,那又怎能有针对性的、具备策略性思维的办好“一带一路”呢?

这个未有做好准备的问题,只是最表面的一层。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特区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角色。过去在很长的时间里,香港政府奉行“积极不干预”的政策,尽量减少介入社会经济事务。当然,我们都清楚知道,所谓的自由放任并非经常如此。

现时香港特区政府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是,它往往在调整其角色时,因为缺乏新的思维,又或者没有足够的政治能量,以至做起事来时而左摇右摆,首尾互不相应,时而只有姿态、形式而未能真的启动施政方向的转变。现在我们谈论“一带一路”,不可能是由市场牵头,而政府跟随其后,略作补充的做法。当然,对于这个新策略本身,并非完全没有商讨的地方,而香港的角色何在,亦有很多讨论的空间。

不过,如果真的要将议题拿起来的话,则肯定特区政府要有一份新的自觉,把政府的角色与行为的性质搞清楚。我之所以提出这个话题,乃因为这并非单纯是“一带一路”所引起的问题,而是关乎特区政府在调整角色时必须具备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如果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突破,那恐怕在其他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议题上,也很难会有什么作为。

我想指出的问题是,现时特区政府的建议难以产生明显的效果,事关政府的领导们不敢采取更大的动作,以求带来移风易俗、发展出新的取向的作用。以前香港政府以顺应市场自居,好处是政策干预较少,但缺点是难有什么大转变。它拒绝挑选“赢家”,将选择的过程交由市场来操作。

由于殖民政府缺乏巩固的政治认受基础,它尽量避免亲自出手,把它的政策倾向于某一个界别。这种处理手法的好处在于避免引起政治争议,但问题是由于没有倾向性,那基本上很难以强力推出有助转向的新政。以今次“一带一路”奖学金为例,核心问题是今时今日,香港的确有需要培养新一批对英语世界以外的语言、文化有所认识的人才。面向未来全球化的趋势,这个人才培训的问题只会变得更为迫切。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以目前香港社会的机会与利益结构而言,大部分人都不会主动由英语系统转向非英语系统。在个人层面上,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基于利益的考虑,个人通常都不太愿意冒险。但在社会层面上,却很有需要想办法鼓励一些人投向另类选择,以培养出一批新的人才。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区政府在推动“一带一路”奖学金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存在更深层的矛盾:现届特区政府既欠缺改变传统规划的视野,同时就算有此想法,恐怕亦缺乏政治能量(例如争取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支持)去将政策落实。我在上面所写的,主要是前者。至于后者,亦同样重要。三届特区政府在这个问题均无解决方法。而由于政治能量不足,在推行新的政策时,往往需要作出很多妥协,以至难以达到原有的目标。而我们可以观察得到,特区政府在短期内继续难以有效施政,这将会进一步令社会经济转型无法有所突破。如无意外,这种恶性循环似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面对如此困难的状况,特区政府需要好好处理每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事先计划欠周详,自然容易引来批评;而深层次的矛盾不得以调和,定必举步为艰。这是目前香港特区政府的处境。

文:吕大乐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东方财经二维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