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下半年经济压力仍大,亟需基建补“短板”

2016-08-10 13:511 评论Views: 86

屈宏斌

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国家统计局称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解读称,上半年经济数据企稳靠两个“轮子”支撑——即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尽管数字上有所企稳,但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

 

房地产支撑度存疑

他表示房地产投资回升的可持续性尚存疑问,“当经济在其他领域仍面临下行风险时,如果房地产经过一个短暂的回升后掉头回落。或者回升力度没有那么大了,那么基建加码这一支撑点是绝对不能缺失的,甚至还很有必要给予更多支持。”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地王频出,房价上涨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引起市场广泛关注。7月底政治局会议上罕见提及了“抑制资产泡沫”。屈宏斌认为,这里提到的泡沫更多是指房地产泡沫。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房地产作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支柱。虽然短期能推动城市的繁荣,但长期会削弱城市的竞争力,挤压房地产之外其他经济领域的利润、增加成本,也影响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对城市是这样,对国家亦然。

 

加码基建 把“欠交的功课”补上

因此,屈宏斌认为下半年更需要进一步加码基建投资。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十年后中国的储蓄率会出现明显下降,若此时号召少储蓄多消费,会加剧储蓄率下滑的态势。

他表示,基建投资需要资金,而中国的高储蓄率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因此现在需要补基本民生工程的“短板”,把“欠交的功课”补上。

 

财政有空间 需清理无效杠杆

而针对如何平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高企的地方政府及企业债务间的矛盾,屈宏斌认为,尽管我国的债务率仍然比较高,但是这种债务率高主要是在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债务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政府部门,债务率还是可控的。

“政府部门的加杠杆不会导致更大风险。只要能起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缩风险的效果,它是有利于总体地控制中国债务风险的,政府部门的加杠杆也为企业部门的去杠杆创造有利的条件。”

屈宏斌预计,今后中国对高负债率或杠杆率真正的风险就在于国企部门,尤其是僵尸国企的问题。因此化解中国的债务风险更应尽快处理僵尸国企,尽快解决无效的杠杆,这也能为更有效的新增杠杆创造更大的空间。

与国企部门相对应的是民营企业。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仅增2.8%,低于1-5月的增速3.9%,这就意味着,6月民间固定资产出现负增长,为多年来首次。7月28日,国务院第三次派出督导组了解民资或金融资本不进入稳增长项目的目的。

 

民间投资萎缩主因信心缺失 调结构更要稳需求

民营企业投资下滑最主要的因素是对未来信心的缺失,信心不足和对未来预期变差实际上是民间投资不断萎缩的原因。当务之急需要解决好民营企业信心缺失的问题,屈宏斌说。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所有国家都使尽全力促进经济增长。结构性问题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解决,但要意识到下行螺旋的危害性。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的表态,认为中国经济处于探底过程。”屈宏斌认为,此种假设更多是基于过去传统经济模型,但80年代、90年代之后模型已有变化。预期有自我实现的过程,需谨防因探底过程超出预期给经济带来的伤害,打破预期导致的经济下行螺旋通道。

屈宏斌建议通过大力度超预期的一揽子政策组合,提振市场信心。政策一揽子可以包括对企业进行超预期的实质性减税,以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国有资产。另外还需要改革,解决僵尸国企问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东方财经二维码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