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撤离潮”还是“第二春”?

2016-08-02 17:22评论关闭Views: 115

6月7日,北京发生了一场“三国演义”式的跨国交锋。中国欧盟商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发布了2016年《商业信心调查》,显示,其会员企业愈发感觉到中国的改革进程停滞不前,只有47%的欧洲企业打算扩大在华业务, 较之2013年的86%,大幅下滑了39个百分点。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夕表示:“对商业环境的担忧近些年来有所加剧,外国企业面临更复杂的监管环境,对自己在华是否受到欢迎抱有疑问。”外商对 华投资近来一直在放缓,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形势趋冷、监管趋严等问题表现出了担忧。

同样是在这一天,中国商务部专门就欧盟对华投资快速增长 表态。此举被认为是对美、欧有关声音的间接回击。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欧盟对华投资快速增长。前4个月,欧盟28国在华新设企业555家,同比 增长5.1%,实际投入外资221亿元人民币(折合35亿美元),增长41.9%。

“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和增资的大项目增多。这充分说明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牢固,反映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和投资环境的信心。”商务部发言人孙继文表示。

 

欧美投“不信任票”

中 国欧盟商会的《商业信心调查》指出,中国日趋困难的商业环境,加上更有利于本土企业的竞争环境,加剧了经济放缓对于欧洲企业的冲击。中国政府曾经承诺为外 资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然而截至目前却未能兑现,这引发了欧洲企业新一轮的悲观情绪,受访企业对中国改革计划逐渐失去信心。

用 以佐证这些结论的数据还包括:受访企业中的56%表示在华经营更加困难,这比2015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57%认为外国企业受到的待遇不如本土企 业;58%表示近期加强互联网管制和限制访问等措施对其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比2015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70%的受访企业认为他们在华没有10年 前受欢迎。41% 的欧洲企业现在正重新评估其在华经营状况,并计划通过裁员等方式来削减成本。而愿意在华进行研发的投资比例从2015年的85%降至今年的今年的72%, 这意味著中国政府一直以来为吸引创新所作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尽管如此,绝大部分欧洲企业表示,如果能消除市场准入壁垒,他们愿意 增加在华投资。中国目前正在与欧盟就“全面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与美国就“双边投资条约”(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展开谈判。这些谈判的目的就在于改善商业环境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呼吁,中国政府应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更多产业。他说:“欧洲企业现在需要一个路标,在面对现在这一经济充满挑战的时期,为他们继续加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投入注入一支强心针 。”

 

中国拒做“背锅侠”

外 资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担忧,有一个因素来自于产能过剩。“去产能”被列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五大战役”之首,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环节。但外商质疑,虽然中 国政府已把产能过剩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但仍不愿让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破产。中国欧盟商会表示,中国吸引新的外国投资的能力正被已大量累积的过剩工业产 能侵蚀。

按照中国欧盟商会的说法,除了中国政府公开表示过担忧的钢铁业和煤炭业,中国许多产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该商会表示,由于中国 增长放缓和城市消费市场趋于成熟,该商会41%的成员企业打算在华削减成本,尤其是汽车业企业。受访的企业中,来自汽车、化学、交通与物流、信息技术与电 信等产业的欧洲高管报告称,他们面临的产能过剩最严重,2015年营收的同比降幅也是最大的。

欧洲国家和企业将钢铁的不景气归结为中国大量的过剩产能。在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史伟指责,中国需紧急应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及其引发的市场失衡问题,该问题刻不容缓,当前中方应对举措力度不足。日本冲绳举行的G7会议,甚至围绕这一话题对中国进行“缺席审判”。

然 而,中国坚定地拒绝做“背锅侠”。甚至外交部都开始出面就钢铁问题发声,而一般这是商务部或发改委的职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指出,中国在解决钢铁产能 过剩问题上,比任何其他国家决心都要大、行动都要早、采取的措施都要更实。过去5年,中国原计划压缩钢铁产能4800万吨,但实际上最后压缩了9000万 吨,超额完成近一倍。中国现在对钢铁出口不但没有进行补贴,反而采取了一些限制钢铁出口的措施,采取的措施是任何其他钢铁生产国都没有做到的。2015年 欧盟进口钢材共3200万吨,实际上其中只有约五分之一来自中国,所以把欧洲现在的行业困境完全归咎于中国显然是说不通的。

而在北京举行的 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包括钢铁在内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再次成为焦点。雅各布•卢表示,此次中美对话中遗憾的是中美没有就去过剩产能达成协议。在本次对 话的开幕式上,卢就在发言中率先提起产能过剩问题。他表示,产能过剩对全球市场造成了扭曲和破坏效应,中国在钢铁和铝等行业减少产能对国际市场的运行和稳 定至关重要。

对于卢的指责,中国政府同样没有保持沉默。中国财长楼继伟火药味十足地回应,目前产能过剩则是上一轮大量投资的后遗症。正是中 国此前的大量增加投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带动了全球经济,2009年至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占据全球经济增长的50%以上。“当时全球都 为中国经济叫好,说感谢中国,现在说中国产能过剩,对全球造成拖累,当时怎么说的?”

在这场“Lew”与“Low”的交锋中,楼继伟继续指出,“中国早就不是中央计划经济,中国也无法向企业下达指标,目前采取的政策是加强环境、安全、能耗、质量等方面的指标的监控和执行力度,通过市场出清的办法去产能”。

 

外资需适应“新常态”

尽 管2015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9%的增速,但有关“外资撤离潮”的说法仍然甚嚣尘上。一些外资企业将生产线撤回国内或布局至东南亚等其它地区,中国的引 资环境一度受到外界高度关注。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不止一次地否定了这一说法,并明确表示不 “中国经济发展到新常态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再给外商超国民待遇”。

从2010年起,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用“市场换技术”而给予外企“超国民待遇”时代正式终结。中国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徵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意味著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市场环境一视同仁,不再“内外有别”。

当前,外资在华遇到的经营困境,实际上并非外资独有,而是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但往往被单方面刻意放大。高虎城说,中国的本土企业,各类所有制企业也在发展,我们应该承认现在在中国赚钱不容易了,其实中国企业在本土赚钱也不容易,都面临转型升级和创新的问题。

改 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一样,随著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要素成本的变化,企业的投资领域、规模和效益也在不断变化。随著国内生产要素 成本的攀升,中国传统引资优势逐步削弱,而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资优惠力度,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周边国家转移,这是市场 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正常现象。

另外,而由于中国政府对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事件调查、中国发改委对跨国婴儿奶粉企业以涉嫌定价 违规为由开下巨额罚单,以及对高通、微软、豪华车企等进行反垄断调查,令一些外企感叹:从曾经的“超国民待遇”,下降到现在的“非国民待遇”。但中国官方 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包括反垄断调查在内的事中事后监管是依法、透明、公正进行的。然而,外企还很难适应这种“新常态”。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对外国投资者来讲,中国投资环境、经济前景、中国是否还会按照改革开放的路往前走、中国政府从“旧常态”向“新常态”大变革时期能不能给全球投资者创造一个好的清晰的预期,这些都是最关键的问题。

张 燕生指出,去年中国外资投资的17.3%流入服务业,9.5%流入高技术製造业,外资流入领域正在发生变化。2005年以前,中国是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 和低标準的环境吸引外国投资者,他们在2012年以前主要看好中国的市场;2012年以后,看中的是中国高增值的服务和高技术的製造、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前 景。最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外国对中国高增值服务和高技术製造的直接投资呈现井喷式上升。这说明外国投资者看好“新常态”的中国。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增长。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871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3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

这 其中,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製造业吸收外资增长。前五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4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超 过70%。其中,分销服务、运输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12.4%和76%。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0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4.7%;其中,信息技 术服务、数字内容及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分别达到了238.3%、88%和33.9%。

“从这一角度看,外资对华投资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而如果中国能与美国签下双边投资协定外资投资将可能出现第二春。”张燕生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是全世界最好的,将来将更是全世界最好的。中国政府有能力管控好风险,做好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本 轮中美对话期间,中国副总理汪洋在与雅各布•卢共同会见中美企业家时表示,中方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扩大市场准入、提高政策法规透明度,进一步构建公平、 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力争早日达成一个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协定,为两国企业的投资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 境。

联合国贸发会议不久前调查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国继续位列最具前景的投资目的国首位。随著深入推进改革,积极扩大开放,中国将继续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

与中国欧盟商会共同发布《商业信心调查》的罗兰贝格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常逸博认为,“尽管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缓慢并呈现L型趋势,但通过遏制产能过剩、推动供给侧改革和加强创新,其经济仍可再实现长达二、三十年高质量的增长。”

文:马浩亮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东方财经二维码

评论已关闭